
诗与光
文/温春林
这是一个清秋的早晨,秋雨淅淅沥沥地笼罩着整座城市。街上各色雨伞浮动,行人步履匆匆。而在陈仓老街的梧桐钢琴行里,一场诗意温情的相聚,正在悄然酝酿。
十点光景,文友们相继来到“梧桐”琴行。朗诵艺术协会的刘会长笑称我们这是“梧桐听雨度双节”。“谈笑有鸿儒”,我们这些因文字与艺术相聚的人,此刻栖身在这梧桐枝间,灵魂里向往的真、善、美都被轻轻唤醒了。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巷里的雨声成了天然的伴奏,时而绵密如春蚕食叶,时而疏落似珠玉滚盘。
琴行内,乌亮的钢琴率先苏醒。刘振明老师在琴凳坐下,指尖起落间,音符如暖流淌出——时而激昂,时而温柔,与窗外雨声交织成意外的和谐。
琴声刚落,宝鸡一哥的口琴声又起。那声音像被雨水洗过的鸟儿,振着光洁的翅膀,在充满木质香的屋里自在盘旋。
刘会长的民歌、白主席的祝词、刘馆长与牡丹的合诵、铁书记的朗诵、郑老师的情曲,还有几位气质美女的合诵与小合唱,此起彼伏。武主席读着自己写的诗,诗句里有记忆,有远方。我们都静静听着,那声音像条沉稳的船,载着所有人的思绪在情感的河流里缓缓航行。
在宝哥的一曲《凤尾竹》里,小桔灯掌灯人烛愿老师和朗诵社的雅虹女士随曲起舞。虽没有章法,不讲步态,却像极了风中自在摇曳的凤尾竹。
这次相聚恰逢烛愿老师的生日。毛毛同学说,她的烛愿姐姐是“优秀”、“可爱”、“善良”、“博学”这些词活生生的化身。但我觉得,她更像一本装帧素雅、内容丰厚的童书,字里行间流淌着清澈的善意与智慧的暖流。
烛愿老师身上有种光,不灼热,不刺眼,是温润的,像秋夜从云隙里漏下的月光,清清亮亮地照进人的心里。她的约童书园,正是将这月光般、清泉般的智慧与善意,涓涓地流向孩子们的心里,如一盏盏小桔灯,点亮纯真的心灵。
此刻烛愿老师的笑容里,有一种被祝福包裹的、明亮的羞涩,好看极了。我看着她,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生活本该有的、最美好的仪式。
这满室的诗与光,声与乐,成了我们此刻全部的宇宙。
平日里,我们各自在生活的轨道上运行,被琐事与责任牵绊,难得有这样全然放松、倾心相交的时刻。此刻没有身份标签,没有利害计较,只有诗意与诗意的相遇,灵魂与灵魂的照见。说笑,是发自心底的畅快;倾诉,是剥去伪装的坦诚;即便静默,也是无言的懂得。
三个多小时的欢愉,像一颗被安放的红宝石,在我们平凡的记忆里闪着恒久而温润的光。
这个双节,因秋雨的清寒,反倒让室内的温暖愈发珍贵;因这一次相聚,便真的生发出与众不同的情意。
它让我相信,在这扰攘世间,总有些角落是为诗、为美、为友谊而存在的。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次相聚,将这点滴温暖好好收藏,用以照亮余生的路。
温春林
宝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宝鸡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
宝鸡市朗诵艺术学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