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丰碑——八路军鲁北大捷
王良杰
202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济南市济阳区在挖掘红色资源方面成绩斐然,特别是与八路军鲁北大捷相关的新闻纷纷登上央视等各大媒体。2025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报道了济阳区发掘出12位烈士遗骸的新闻。7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众号及《检察日报》,报道了12位陈罗战斗英烈遗骸迁入烈士陵园的新闻。7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视频号“100年辉煌”播发了“八路军鲁北大捷”的视频资料。
八路军鲁北大捷,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鲁北地区的两场激烈战斗,一是2月8日发生在济阳的“陈罗战斗”,二是2月10日发生在商河、惠民两县交界处的“沙窝战斗”(又称王家寨战斗)。
1940年3月1日,《抗敌报》以《鲁北战局犬牙交错八路军大显身手》为题报道了“八路军鲁北大捷”。该报是《人民日报》的前身。同日,《大众报》转载了“华北新华社山东二十六日电”。该电以“八路军坚持山东游击战争 鲁北方面主动进击敌伪屡获胜利”为题,报道了“八路军鲁北大捷”。同年3月10日,作为山东分局机关报的《大众日报》专题报道了“八路军鲁北大捷”。同年11月1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三期报道了“八路军鲁北大捷”的新闻。同年2月17日,日军《同盟旬报》也从侧面佐证了“八路军鲁北大捷”是一场激烈的大战。当时,伪政府的《新天津报》《新申报》对这场战斗也有过相关报道。
如今,在济南市济阳区档案馆珍藏着一份很珍贵的红色档案,这份红色档案是一位老红军战士1984年亲笔手写的《陈罗战斗回忆录》。回忆录的作者是这次战斗的总指挥之一、冀鲁边区“挺纵”锄奸部部长匡根山。
匡根山经历了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湘江血战,平型关大捷,奉命组建了“铁的红军”红五连,被彭德怀誉为红军“开路先锋”,参加过的战斗不计其数,但他说“陈罗战斗是他参加革命以来经历过最危险的一次战斗”。
根据济阳区党史研究中心近些年搜集整理到的相关史料,再结合匡根山的回忆录等,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陈罗战斗的大致史实。
1940年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二营进驻八区(仁风)北陈、罗家两村。2月8日,群众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昨日,驻济阳的日军阅兵团出动一辆汽车,经此地去济阳、商河、惠民三县交界一带巡逻,照惯例应于今日返回。部队领导对这一情报认真分析,认为这是一股单独行动的日军,决定予以伏击。
2月8日(农历大年初一),“挺纵”锄奸部部长匡根山、民运部副部长史甄和五支队五团二营营长齐钉根,率五、七、八三个连和济阳县工委、周边区县政府及地方部队近千人,在北陈、罗家村一带布防。二营营长齐钉根带领两个连埋伏于村西公路两侧,中共济阳工委(东路)主任吕本支率县大队负责监视、阻击符李庄据点的伪军。
上午7时左右,日军近50人由原路返回,进入伏击地点,一场激战打响。敌人从汽车上往下跳时,当场被我军击毙20多人。但日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很快在强有力的军火掩护下,利用汽车和路边深沟修筑好工事,向我军反击。但我军地形不利,从一块平坦之地沿麦地垄沟匍匐冲向日军,受到敌人机枪和强大炮火的猛烈攻击,伤亡50余人。这些同志都是老红军、老战士,是我军极为宝贵的精华和重要骨干。五连连长侯朝云冷静观察敌火力分布情况后,发扬“猛打猛攻,首冲敌阵”的战斗作风,毅然对敌机枪火力点进行突击,与敌短兵相接抢夺机枪,在白刃格斗中不幸牺牲。白天攻坚异常艰难,仗打得很被动,去抢救伤员的同志也被打倒在麦田里。战斗从早晨打到夜晚,一度处于胶着、对峙状态。面对困境,我军改变策略,采取迂回夹击战术,发挥夜战、近战优势,最终把日军消灭,其中包括一名日军军官,即阅兵团团长渡边中佐。该场战斗缴获了一挺机枪,30多支步枪,数发子弹等众多战利品。
由于这里是敌占区,日伪岗楼、据点林立,“陈罗战斗”惊动了四周日伪军。随后,敌人纠集了90多辆汽车还有装甲车,试图在商河、惠民边界的王家寨、沙窝村包抄围歼我军。对此,八路军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巧妙突破敌人的包围圈,在沙窝战斗了20多个小时,又歼灭日伪军300余人,取得“沙窝战斗”的重大胜利。
鲁北大捷中参战的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五团,诞生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前身为著名的“模范红五团”,历经井冈山斗争、两万五千里长征等。
八路军鲁北大捷,是在日伪疯狂“扫荡”、顽军制造“摩擦”、群众基础薄弱、我军缺粮少食、主力部队转移、边区形势恶化、斗争情绪低落等情况下发生的两场战斗,它使八路军在济阳、商河、惠民三县交界地区威名大震,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这是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在平原地带运用游击战术,战胜日军机械化快速部队的平原游击战的典型战例,对八路军的抗日斗争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受到了“挺纵”司令肖华的表扬,并被新华社华北分社、《八路军军政杂志》等纷纷报道。
时光荏苒,85年前的鲁北大捷硝烟早已散净,然而“陈罗战斗”的喊杀声犹在耳畔,济阳区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因为他们明白,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石。近几年,济阳区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济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济阳区检察院、济阳区仁风镇等不断搜集整理鲁北大捷的相关史料,并进行树碑、建馆、安葬烈士遗骸等各项纪念活动。
为推动“八路军鲁北大捷”这一红色资源的转化利用,济阳区区委党史研究中心拍摄了《平原游击战典例——八路军鲁北大捷陈罗战斗》短视频两集,与济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济阳区文旅局等部门联合认定遗址为红色文化遗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先后促成开国中将周贯五之女周甄励,战斗指挥者开国少将齐钉根后人齐鸣一行5人,到济阳踏寻先辈革命足迹。济阳区区委党史研究中心还成立课题专班,到周边区县多处革命遗址实地踏勘,查阅200余部省市级文献资料,与惠民、商河、乐陵等地多次沟通交流,形成展厅文稿近3万字、图片300余张,同步编纂出版《鏖战黄河边·信仰弥且坚——八路军鲁北大捷与杨忠县驻地红色教育图鉴》。2024年,济阳区人民政府在济阳区仁风镇设置了八路军鲁北大捷与杨忠县旧址红色教育展厅。2023年3月,济阳区区委在济阳区仁风镇北陈村树立了陈罗战斗抗战烈士纪念碑。
在陈罗战斗中八路军的26名战士壮烈牺牲,遗骸埋葬于仁风镇北陈村。2025年4月,济阳区检察院依法对此进行立案。为全面调查案件事实,济南市检察院启动军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商请济南军事检察院协同济阳区检察院办理该案,三方检察机关成立联合办案组。济南军事检察院帮助查找部队历史,确定当年陈罗战斗的情况。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专家主持,在陈罗战斗遗址发掘出12具烈士遗骸。经考证他们就是在80年前发生于仁风的“陈罗战斗”牺牲烈士遗骸。2025年5月28日,中共济南市济阳区区委、区政府,在济阳区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了抗战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军地领导与军人代表、当地学生,以崇高的敬意迎接英雄归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和“国防军事早报”对此进行了详实报道。
浩然英雄气,激荡天地间。八路军鲁北大捷中,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赞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积极宣传这些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告慰烈士们的英灵。
(本文首发于2025年8月29日“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同年9月3日《新济阳》第4版登载。本文荣获“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奖)
作者简介
王良杰,济南市济阳区新市镇王碱场村人,济阳区澄波湖学校初中部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第三十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近百篇散文、小小说等散见于《当代小说》《语文报》《联合日报》《齐鲁晚报》《山东教育》《山东工人报》《农村大众》《德州日报》《天天读写》、中国作家网、山东学习强国、都市头条、今日头条、闪电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