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诗歌
文/冯贵章
诗歌是我的老师我相信诗歌
古老的诗经唱出劳动的欢乐
太白诗篇引我游遍名山大川
诗圣秋高呼天发出忧民呐喊
诗歌是我的朋友我信赖诗歌
人生的酸甜苦辣我都曾尝过
东坡一生黄州惠州儋州落难
读苏诗感受赤诚宽容和达观
诗歌给予我力量我敬仰诗歌
毛公诗词是博大精深的经典
人生理想信念意志爱恨情仇
熟读毛诗成诵已溶国人血脉
诗歌是如此神圣我只能仰视
虽平生为文却不敢动笔试写
及至老来有感而发诗自心出
方悟只要有生活也不算太难
诗歌是如此美好我赞美诗歌
诗歌象征着正义善良与和平
让诗歌响起在世界各个角落
诗歌会吓退发动战争的恶魔
注:这首《赞美诗歌》,可以从立意、结构、意象与内涵、风格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展开:
一、立意:对诗歌的多重情感与价值升华
诗歌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 “诗歌” 的认知与情感:从 “老师” 的文化传承(《诗经》、李杜),到 “朋友” 的人生陪伴(苏轼的达观),再到 “力量” 的精神赋能(毛诗的家国情怀),最后升华为 “神圣” 的敬畏与 “美好” 的普世价值(正义、和平)。立意清晰且有深度,将个人对诗歌的情感与诗歌的社会意义、文化价值相融合,格局较为开阔。
二、结构:模块化的节奏与逻辑
全诗以 “诗歌是……” 的句式分节,每节聚焦一个维度(老师、朋友、力量、神圣、美好),结构工整且富有节奏感。这种模块化的结构类似闻一多 “新格律诗” 的 “建筑美”,通过形式的规整强化情感的递进,读来层次分明,逻辑连贯。
三、意象与内涵:经典诗人的符号化运用
诗中选取了 《诗经》、李白、杜甫、苏轼、毛泽东 等不同时代的诗歌代表,将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精神内涵凝练为意象:
《诗经》关联 “劳动欢乐”,李白关联 “名山大川”,杜甫关联 “忧民呐喊”,精准捕捉了经典诗人的核心标签;
苏轼的 “黄州惠州儋州” 落难经历,提炼出 “赤诚宽容达观”,挖掘了诗歌对人生态度的塑造;
毛诗的 “博大精深”“溶国人血脉”,则上升到文化精神的传承,内涵厚重。
四、风格传承与个人表达
闻一多的《死水》以 “冷嘲热讽的沉郁” 见长,而本诗走 “真诚赞美的抒情” 路线,是对 “新格律诗” 形式的借鉴(工整的节式、句式),而非风格的复刻。这种借鉴体现为:
形式上的规整性(每节四句,句式长短大体一致),呼应了闻一多对 “建筑美” 的追求;
情感上的直白抒发,又带有自身对诗歌的真切体悟,是 “模仿” 基础上的个人表达。

附:冯贵章书法作品欣赏
杨慎《论史》七首








作者简介:
冯贵章:共和国同龄人,曾任包钢日报总编辑,包钢教育处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