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德庆
2010年暑假的一天,一架山航的波音747客机从济南遥墙腾空起飞,直冲云霄,从舷窗俯视大地,那些开始还非常清晰的行人、楼房、树木、道路慢慢变小很快又逐渐变模糊了,渐渐地淡出了视野。当飞机冲破云层,爬上了两万米高空呈巡航状态的时候,再往外瞭望,只见上面是湛蓝的碧空如洗的天穹,一尘不染;而下面则是翻滚的雪白雪白的波涛般的云朵,恍如仙境中了。
对了,这一切都是为了赶赴一次如约的教育盛会。(此处删去1000字)
金华是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资料记载金华建制已有2200多年了。古属越国,秦入会稽郡,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自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始设东阳郡建制以来,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金华市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
到了金华,怎能不去双龙洞游览呢?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学习过的,也是我教学过的一篇初中课文,作者叶圣陶老先生。于是在一个闲暇的周末,我和另一位同事,沿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踏上了征途。为了节省时间,我和同事一起租了一辆上山的车辆。小车开始沿着盘山公路飞驰。公路两边除了奇异的山峰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映山红、油桐都活起来了,就连小溪在身边也快乐的跳跃着。
到了双龙洞才知道这不是一个洞,而是连环洞,它洞中有洞,洞中套洞。
双龙洞宛如一颗隐匿在浙中的璀璨明珠,静静镶嵌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金华山双龙风景旅游区之中。2024 年新晋为国家 5A 级景区的它,可是浙中地区喀斯特地貌的 “代言人”。一踏入这片神奇土地,便能被那浓郁的自然气息所包围,连绵山峦、葱郁林木,都在为双龙洞营造一种神秘氛围。
据说它距今已有 1600 多年游览历史,在悠悠岁月里,见证无数游客惊叹目光。洞口上方“双龙洞”三个金黄色苍劲的繁体大字,镶嵌在巨石之上,气势非凡;两侧钟乳石,犹如两条巨龙蜿蜒而下,龙身纹理清晰,龙须似乎还在随风轻摆,仿佛下一秒就要腾飞而起,“双龙洞” 之名由此而来,活灵活现,让人称奇。
徐霞客当年游历至此,也被其独特景致深深折服,挥笔写下 “水陆兼奇” 这般赞誉之词,为双龙洞添上浓厚人文色彩。自此,双龙洞便成为无数人心中向往的探秘胜地,吸引着五湖四海游客前来揭开它神秘面纱 。
双龙洞素有“水石奇观”之美誉,是我国道教“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之一。溶洞由内、外两洞组成,外洞面积约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人驻足,俗称“龙厅”。明代旅行家徐霞客1636年10月到此考察,对外洞描述为:双龙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闾阖四启,非复曲房之观。走进洞内,顿时凉气袭人,惬意无比,真是洞内洞外两重天啊!此时当下正是酷暑季节,来到此洞纳凉的游客已坐满了外洞的角角落落,三三两两或下棋或聊天,悠哉悠哉。
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我跟同事就一起体验了一把这种惊而无险,妙趣横生的乘船方式。不过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小船出入的方式已从手拉式升级为电动式的了。想必叶圣陶老先生如若在世也会由衷感叹吧。我和同事沿着台阶跳上小船,刚好够两个人并排仰卧,只听一声“走了”,小船便缓缓前行,瞬间眼前就黑乎乎的一片了,睁开眼睛大胆的看了看,那些悬臂紧贴着鼻子尖向后闪去,不一会儿,小船就来到了内洞。
内洞面积约20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石笋、石幔、石柱、石钟等,造形奇特,琳琅满目,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得绮丽无比。我边走边好奇的抚摸着这些只在书本上见过的东西,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抬头仰望,在头顶的石壁上蜿蜒盘旋着像龙又非龙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那两条龙吧。
我们边走边聊着,为眼前的画面惊艳着。突然前面传来轰隆轰隆的巨响,问了旁边的游客,原来是冰壶洞到了。
桃源洞位于双龙洞西北 200 米,洞口东壁镌刻着“桃源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手笔。洞外有雕刻石碑,书写“桃源洞”及其简介,为了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英文简介也特别醒目。
二仙洞位于双龙洞西北 200 米,属于金华山双龙景区,洞口东壁镌刻着“桃源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姜东舒先生手笔。
二仙洞属双龙溶洞群底层溶洞,发育于2.8亿年前二叠纪石灰岩地层。洞体由三层溶洞、二层地下河、五条廊道及五座大厅构成,总长逾600米,包含石花、石笋、卷曲石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中生物藻类形成的"卷曲石"属全国罕见。该洞与东汉黄初平兄弟修道传说密切相关,洞内"黄帝散花"景观被认为是金华地名由来依据,现存九十九处具象化景点命名。作为集地质考察、道教文化与自然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开发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洞穴系统的重新发现。
朝真洞又名真人洞,相传为黄大仙修炼得道处。朝真洞洞口向西,前临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可见四周芙蓉、鹿田诸峰挺立,宛若百僧朝圣求真因而得名。此洞以“曲折深长,崎岖高旷”闻名,洞高约 10 米,全长 250 米,洞中有诗人汪志洛手迹“三十六洞天”。
金华之行,收获满满,既领略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又丰富了自己的一次生活阅历。
202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