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旭日咬破云海时
你把五千年的文明
从山脚下开始
直到铺成五岳之尊
每一块石板
都诵读着论语
驮着孔子的足音
驮着老百姓心愿
驮着许多帝王的祭文
风在十八盘上升旋
丰韵了历代的诗行
竖起了坚硬的脊梁
那些生长在石缝里的绿
是大地发给苍穹的的微信
暮色漫过玉皇顶的时候
你把所有的仰望和美梦
都送进了空间站
而你依然站原地站立
像一架高耸的天梯
让一代代人攀登
(创作于2025年10月8日20时20分)
作者简介:赵月明。籍贯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西赵庄村人。1969年2月当兵,1971年2月入党,1990年10月转业。曾任滕州市文艺创作室主任、出版诗集十五部。曾在80302当兵22年,副团中校军衔。曾参加过中国诗歌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国际诗词协会作家协会、集报协会、收藏家协会。曾在国家级和中央级报刊《中国纪检监察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未名诗人版和《诗刊》青年诗人版等发表过千首诗歌(不含海外和省级以下)。曾获各级各地各部门奖励400多项(三等功二次,市劳模一次)。2005年10月荣获创作发表诗歌作品12500首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16年5月荣获搜集报刊刊头80217枚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通联:山东省滕州市金河湾A区12号楼2805赵月明
手机:15589269827
微信号:15098277191
这是一首气势恢宏、立意深远的现代诗。赵月明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军旅生涯锤炼出的刚健笔触,为泰山这座文化圣山谱写了一曲新的赞歌。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简评:
一、 思想与艺术特色
1. 时空的交响: 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时空框架。纵向以“五千年文明”为历史纵深,从孔子足迹到帝王祭文,承载着时间的重量;横向则以“旭日”到“暮色”的一天为叙事线索,并最终将视野拓展至“空间站”和“苍穹”,极具现代感和宇宙意识。
2. 意象的创新: 诗歌成功地将传统意象与现代元素熔于一炉,令人耳目一新。
* “旭日咬破云海”:一个“咬”字,力度千钧,赋予日出以生命的动感和强悍的力量,开篇即石破天惊。
* “石板诵读着论语”:将无生命的石板拟人化,使它成为文明和历史的载体与诵读者,意境深邃。
* “绿是大地发给苍穹的微信”: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石缝中顽强的绿植比作“微信”,既时髦又贴切,形象地表达了泰山作为天地沟通媒介的永恒角色,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诗意诠释。
* “天梯”的比喻:最终将泰山升华为一架供民族世代攀登的“天梯”,这个意象既写实(泰山如梯,通往天际)又写意(攀登精神的高峰),升华了主题。
3. 精神的脊梁: 诗中“驮着”、“坚硬的脊梁”、“站立”等词汇,反复强化了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象征意义。这与诗人22年的军旅生涯所积淀的家国情怀和刚毅品格密不可分。
二、 诗歌节选点评
* 首节: “当旭日咬破云海时/你把五千年的文明/从山脚下开始/直到铺成五岳之尊”——起笔不凡,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总领全诗,点出泰山“五岳之尊”的地位是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果。
* 末节: “暮色漫过玉皇顶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仰望和美梦/都送进了空间站/而你依然站立”——结尾与开头形成时间闭环,意境从历史拉回现实乃至未来。泰山静默矗立,连接着普通人的“美梦”与代表人类最高科技的“空间站”,凸显其亘古不变的守望者角色,余韵悠长。
总而言之,这首《泰山》不仅是对自然山岳的礼赞,更是对中华文明的精神颂歌。它成功地用现代诗歌的语言,让古老的泰山焕发出新的光彩,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点评人/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