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失格,笔底生花
文/郝恒萱
特别喜欢电影《模拟游戏》当中的一句台词:“有时候正是那些无用之人,成就了无人能成之事。”一棵小树苗,想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离不开深深扎入泥土的根系,更离不开向下扎根时,冲破成成泥土的勇气,即使前期会遭到很多人的冷眼与唾弃。想要成就一个人,更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从曾经的问题少年,到如今勇敢担当,我的成长是一场不断突破自我的旅程。
破土·挣脱沉默茧房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难以启齿的时光。”
如果让我回到八年之前,初中时期的我,或许很难想象我会走上今天这条道路。那时的我因为喜欢看课外书和喜欢写小说,而被初中班主任扣上“问题学生”的帽子,并时不时让我站在讲台上,接受着同学和同学父母们的“批斗”,从而开始封闭自己,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于患上了口吃的小毛病,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包括我父母在内,都议论纷纷,仿佛我是一个“罪人”一般。于是,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嘲笑下,我当作家的梦想似乎就此结束。但是从我来到泰科之后,特别是在大一下学期当交换生期间,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
大学伊始,我通过录取通知书里的宣传页,联系到了栗老师,从而进入到了中韩学院。在中韩学院,“开放、包容、共享”的教育理念,让这个从小生活在中式教育的我,感受到了自由与舒适,我想一个好的大学,不能没有这种理念。
而在2024年2月,我到达了仁川国际机场。一再检查所有证件都带齐了,拿着存好生活费的银行卡,在欧阳老师以及韩国清州大学的老师、学长们的带领下,前往韩国清州大学,正式开始了一个学期的韩国交换生的生活。当初选择泰山科技学院中韩学院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有可以公费出国交换这一难得的机会。正如期待了那么久,刚到韩国的时候真的难掩兴奋与激动。
但是在来到韩国清州大学交换的第一天,就出了点小情况,那时的我,正准备在宿舍楼下的ATM机上取一些钱,但是由于不太熟悉操作页面,导致我的银行卡被ATM机给吞了,原本很开心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呆愣在原地,不知该咋办。
这时旁边在清州大学读博士的一对中国留学生情侣看出来我的情况,轻声细语得询问我得情况,在得知前因后果之后,于是他们两个一边给银行打电话一边安慰我,在银行卡取出之后,又带我去附近能换韩元的店铺,换了韩元,当我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却说:如果我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帮助他们吧,另外不要轻易地展示自己的脆弱,要直面困难。
我呆立在异国的街头,本以为会迎来又一次无助的沉没,却意外地被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托住了。那一刻,我心中冰封的什么东西,清脆地响了一声。于是逐渐的我开始改变,不再封闭自己,开始与别人打交道。
扎根·汲取实践养分
过了一段时间,我争取到了一次采访机会,采访对象是本科毕业于泰科、目前在清州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刘鸣鹤学长。其实在争取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连公开发言都会紧张的大一学生,凭什么采访研究生?”
于是为了克服这种不安,我决定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到极致,于是我花了整整三天准备采访提纲。我查阅了刘学长的学术论文和社交媒体动态,列出了二十多个问题,并反复修改,最终筛选出十个最核心的问题。
后来,采访结束之后,我回到宿舍,在韩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六次的修改,当最终稿获得认可时,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原来,我也可以通过扎实的努力完成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这次经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封闭已久的信心之门。而在这六次修改中,我也逐渐明白:真诚比华丽更重要。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我开始主动尝试与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同时,在学业和文字之前,我也逐渐得找到了平衡,采访也逐渐变得顺畅,甚至于写出了一篇5742次阅览量,119次转发的”爆款“。
正如我的一篇获奖文章的结尾所写:“每一个低谷都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每一次跌倒都是站得更稳的准备。” 而这个认知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毕竟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
回想过往,从那个口吃的问题少年,到现在的“文字创作者”,我深知,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而是在一次次尝试、承担和反思中,慢慢扎下了更深的根。每当自我怀疑时,我就会想起那天午后,那对在韩国读博士的学长学姐对我说的话——它提醒我:真实面对自己的脆弱,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拔节·伸展成长枝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中的这句箴言,始终激励着我在大学的逐梦之旅中奋勇前行。步入大二,我仿佛踏上了一条高速成长的快车道,每一步都迈得坚实而有力。
大二时,我加入了敢当书院的品牌推广部,成为了品牌推广部部长。自此全面投身于书院宣传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之中。从活动的组织安排,到活动稿的整合发出;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到各项活动的监督落实,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这段经历,犹如一场严苛的磨砺,不仅让我在组织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领导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的突发状况,我学会了冷静思考、迅速决策,用沉稳与智慧化解难题。
虽然最后因为学业上的压力选择了退出,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对书院宣传的理解不断加深,我对文字的兴趣也愈发浓厚,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探索的热情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
成长,是向下扎根的沉淀,也是向上突破的勇气。回望在泰科的两年,从刚入学时的懵懂到今天的成熟,从最开始的“小郝”到别人口中的“郝哥”。我始终相信我走的每一步无论对与错都算数;每一个挑战都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从那个说话口吃,不敢走到人前的问题少年,到能够在青未了剧场面对数百名同学进行宣讲的宣讲人和主持作家班结业典礼的主持人;从课外书被老师搜走、写的作品被老师撕碎时的无助,到已经写出二十七篇活动策划案、十三篇活动新闻稿、三篇“我在书院读大学”、二十四篇小说、三篇剧本,累计一百四十五万字的自信。这些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在一次次挫折与反思中积累的力量。
现在的我依然会害怕面对失败,但已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面对。就像那棵不断向下扎根的树,只有根系足够扎实,才能经得起风雨,撑得起更广阔的天地。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已经准备好带着这份成长的力量继续前行——不仅要做更好的自己,更要成为能照亮他人的那束光。
成荫·播撒文字微光
成长的勇气不断积累。从那个说话口吃、不敢人前发声的少年,我一步步站上了更大的舞台:在青未了剧场面对数百名同学宣讲,主持作家班的结业典礼……曾经被老师撕碎的写作梦想,如今已化作二十七篇活动策划案、十三篇新闻稿、三篇“我在书院读大学”专题、二十四篇小说、三篇剧本——累计一百四十五万字的坚实足迹。这每一个字,都是我代替磕绊的声音,向世界、向自己发出的宣言。
回望在泰科的时光,我常常想起彭鸿斌董事长在《梦想与实践》扉页上的那句话:“以实践为土壤,让梦想生根。”这恰是我两年多来最真切的写照。而我的实践土壤,恰恰包含了与口吃的周旋和与文字的对话。它们共同构成了我独特的“向下扎根”的方式。
如果没有参加第二批赴韩交换生选拔,我可能不会遇见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和创意写作学院这片沃土。从新闻采写研修班到青鸟作家班,从担任《海右青年报》编辑,到在第六届“揽岳杯”校园戏剧节上挑战“导演、编剧、男主角”的三重身份——我一直在用笔尖代替我的声音,让文字成为我冲破枷锁的翅膀。在戏剧节的舞台上,聚光灯下,我仿佛听见旧日的茧房在身后碎裂的声音。
我接受自己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慢慢的不再天真,但是我讨厌自己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变得越来越世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看到了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和社会,但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来,从真诚到坚定,我始终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我想,失败了也没关系,我的人生从来不是闯关,是炽热的态度和无惧的脚步。所以,“背挺直一点,往前站一点。”——这就是我的姿态。
中韩学院院长助理栗剑老师曾这样评价我:“虽然偶尔会耍耍脾气,偶尔会犯点小错,但是很上进,很渴望被认可,正在努力蜕变。” 我欣然接受这份中肯的画像。是的,我不完美,仍在路上。但那个曾经瑟缩在讲台上的“问题少年”,已经在百万字的跋涉和无数的实践淬炼中,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也找到了扎根大地的力量。
未来的路还长。我渴望继续向下扎根,更深、更稳,汲取知识的养分;也渴望向上生长,更高、更舒展,去触碰属于自己的星辰。而内心更深切的愿望是:当我的枝叶在阳光下伸展时,能投下一束微光。哪怕只能照亮方寸之地,也希望能给后来者一点前行的勇气——就像当年仁川街头,那对陌生的博士生情侣为我点亮的那束光一样。
破土追光,永不止息。这,就是我的突围,我的生长。
作者简介:
郝恒萱,2004年生,山东济宁人。本人系泰山科技学院中韩学院2023级学生,对文字具有很高的热情与兴趣。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我在书院读大学》《商道故事》等杂志。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