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场干部学习辅导课
作者|| 赵庆熙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份,市委宣传部在市人防宾馆举办党的十 二 大 文件理论学习研讨班,请市委党校,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政策研究室的理论宣传专家授课宣讲,全市各县区、市各大中型企业组织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我们徐圩盐场经党委会研究决定让组织科的周科长、宣传科的李科长参加市委培训班,但同时场党办通知,让我这个农工商公司的团总支书记一并参加市委的学习研讨班,让我颇感意外。说意外,那是因为在当时我还不是领导干部,但是领导决定的事我还是坚决执行,按时前去参加市委培训班。
在省盐务管理局集中的时候,省盐务局(当时省盐务管理局还叫江苏省淮北盐务管理局)党委负责同志要求参加市委培训的同志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参加讨论消化,待市培训班结束之后,各盐场回去要对企业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辅导培训。
带着任务参加培训,我是不敢有半点的马虎,除上课集中精力听,认真做笔记,对有弄不明白的问题,还利用课后或早晚空余时间,登门向教员或辅导老师求教。一周培训在紧张和充满压力中匆匆而过,专家们的讲课效果毕竟还是不一样,不但使我的脑子里装满了很多的新理念,笔记本记录了满满两大本,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回到盐场,在向党委主要领导汇报后,场党委非常重视,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研究方案,决定在全场组织三次集中辅导课,分三周进行,每周抽半天时间上一课,参加对象是各工区、各科室以及场各单位副职以上领导,授课人当然是我们参加市里研讨班的三人,每人一课,一星期以后开始。我可能因为年轻的缘故,被安排第一讲。
因为在党的十 二 大 会议结束不久,我就在农工商公司组织一支 十 二 大 文件精神宣讲队在公司下属单位循环宣讲过,宣讲的内容和这次大致相符,只是我们讲的内容深度不够。还有一点就是这次辅导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对普通职工,而这次是对全场一百多名中层干部。对象层次不同,要求当然更高,于是在讲课之前我深入盐场调研,结合各单位实际精心准备。
到正式辅导宣讲的时候突然有些紧张,因为在第一排就坐的都是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而坐在我正对面的又是行政一把手季场长。只见老场长手握钢笔,面前放着笔记本,表情严肃地听我讲课,他还不时地提出自己理解不深不透的问题。对此,我并没有怯场,而是耐心仔细予以解答。渐渐地我由紧张忐忑变得应对自如,可能是我准备的充分,加之我联系实际的事例、深入浅出的道理很快获得参加培训班干部们的认可。比如在讲到十 二 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我就结合盐场实际,讲述了推广塑苫池产盐和平板滩产盐,无论是劳动强度,还是原盐产量乃至原盐质量都不在一个档次。在比如机械扒盐和人工扒盐在劳动负荷,原盐质量,生产进度都存在极大差别,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无一不显示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农业的丰收,工业的飞速发展,军队实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关键点。联系盐场实际,我在辅导课时提出贯彻 十 二 大 文件精神就要倡导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培养人才,营造一种氛围,形成一个制度,并长期地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尽快实现。
我的第一课辅导圆满结束后,一起去市参加研讨班的组织科周科长找到我,对我说他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同时自己年龄偏大,精力也跟不上,他那一课让我帮忙上。在我正为难不知如何回答时,而这时同在一旁的场宣传科的李科长也笑着打趣道:“能者多劳、庆熙你也把我那一课代劳吧,你一人准备,可以全盘考虑,辅导起来效果也会更好。”两位老同志相托,我虽然倍感压力,但是也实在是无推托的理由。
就这样,本来三堂课,要三人辅导就落到我一个人的头上了,虽然自己辛苦一点,但是也是一次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赶巧的是在第三次辅导时盐务局组织部李部长也在场。李英才部长是我在江苏盐校上学时的老校长、老书记。那天他带人到徐圩盐场搞民主测评推荐后备干部,他旁听了我的讲课,在课后完成测评和推荐后备干部工作后,李部长笑着对我说:“庆熙讲得不错,看来你平时还很注意学习提高的,可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哦”。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自己一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是离不开老校长和各级领导的教诲、关注、帮助和培养的……
2015年8月22日写于江苏连云港
作者简介:
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