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湖里不羡仙
——游酒仙湖
彭素蓉
早在十多年前就听朋友说,与我县毗邻的湖南攸县有个美丽而又浪漫的地方——酒埠江。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我却神而未往。今年暑假,我乡《乡志》完成后,我们编写组成员原计划去新疆游玩一下,可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报完了名,主编突然告诉我们,行程取消了。我很失望,心想:既然去不了新疆,那么就带妻儿去一趟黄山。谁知,我村《村志》的编写工作又开始了。主编是我的兄弟——江西财大的彭树欣教授。他暑假回莲花老家了,他希望我们能够在他返回南昌前拿出个初稿。为了不影响《村志》的进度,黄山之行也夭折了。直到开学前两天,我突然想起,我还答应过带妻儿出去玩玩。如果再不动身,妻儿可要怪我言而无信了。可时间这么紧,能去哪儿呢?这时,我又想起了邻县的酒埠江……
然而,不知是开车的妻子很少出远门,还是开往酒埠江的路几乎全为弯弯曲曲的山路,虽说路途并不遥远,据百度地图显示,大约只有80公里的路程,但我们从早上9点钟一直开到午饭时候才到达酒埠江。因为这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游,我们没有“备课”。吃过午饭,我们竟不知要开往何方。向饭庄的老板打听,我才知道整个酒埠江景区其实有好几个大的景点,如酒仙湖、皮传洞、仙人桥、白龙洞、桃源谷等。其中仙人桥、桃源谷两个景点就在我们来时的路上。特别是仙人桥景区,我们还下车看了看招牌处的景区介绍,说它“幽、秀、奇、神、险”,常年泉流不断,宛如仙境。我本想去“仙境”里转转,可我的妻子看到景区门口没个人影,以为它早已荒废,调转了车头……而眼下离我们最近的景点呢,就是饭庄前的酒仙湖。它原名酒埠江水库,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在门口抬头远望,还能看到大坝上几个鲜亮的白色大字“酒埠江水库”。因为坝下建有一个漂亮的人工湖,起初我们还以为那就是码头。可没有想到,我们来到大坝下,竟找不到售票的地方。后来,还是路过的一位大叔告诉我们,景区售票处距离这里还有五六里路呢。
更没想到,我们到达景区售票处,买完票,工作人员让我们等观光车,我才意识到,这也不是目的地。我不禁有些感慨:难怪好长一段时间,它“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过,我们坐着观光车,行走在湖光山色中,我倒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果不是安排在酒仙湖码头乘游轮,我真希望观光车能够这样一直开下去……可想法往往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车开到酒仙湖边的雕花廊空式长亭处,便停下了。我们下车,只见一栋像是由废船改造而成的两层小平房漂浮于水面,房顶还矗立着“酒仙湖码头”几个大字,而它的周围则停泊着四五艘大大小小、样式不一的游轮,似乎在等待着来玩的游客。我才知道酒仙湖码头到了。
站在码头,只见湖面波光粼粼,远处青山如黛,这景象就像“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西湖,又像“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湖,更像桂林的山水。这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青山白云的倒影。这里的水真绿啊,绿得就像一块巨大无暇的翡翠。我们泛舟其中,就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有些醉了。传说,古时候有一个酿酒仙人云游至此,见到这美丽的青山绿水也醉了,于是定居于此。他用甘冽的山泉酿酒,美酒香飘十里,饮者也醉了。后来仙人离去,他将酿酒的方法传授给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仙人,百姓将这里称为"酒仙湖"。可我只是一个游客,不能像那位云游的仙人长“醉”于此。我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手机,时不时开启录像模式,记录着眼前一幕接一幕醉人的风景……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行程是早安排好的。游轮至大坝后,便把我们送往码头对面的双子坳半岛。这里现在已打造成了“攸女仙境”,有攸女园、豆腐文化园、怡醇园、民俗文化园、攸女寨、双子塔等景点。它分为两条线路:一条以生态寻古为主,一条以民俗、风情文化为主。我们走的是第二条。这些是我们进入攸女园,我看到里面的宣传栏,才了解到的。
攸女园位于酒仙湖畔,园门由几根仿古的水泥柱子搭建而成,古朴雅致。里面有一个小广场,一个店铺,一座长廊,一座攸女雕像,以及一堵搞完活动还没有撤走的背景墙,从背景墙上的图幅看,那次活动是桐花节。据介绍,酒仙湖畔有近万亩油桐树,油桐花盛开,白花簇满枝头,清风一吹,片片白花飘落,犹如雪花轻扬,十分壮观而又浪漫……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能欣赏到那场“五月雪”。因为要开学,游客很少,连广场上店铺也没营业。园子显得非常幽静。我原想,这是上岸的第一站,要好好打量一下。可没有想到,这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在湖面游览时还是蓝天白云,可等我们上岸,连攸女园的标志性景点攸女雕像还没有靠近,就打起了雨点……
起初,雨点不大,但天空越来越暗,看迹象,短时间是不会停的。我有些纠结:走吗,担心如果雨越下越大,前方没有避雨的地方,怎么办?不走吗,又不知雨什么时候才能停……于是,我问站在店铺屋檐下躲雨的妻儿:“走不走?”他们看了看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拒绝了,说:“要走,你走!”见这情形,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决定“抛妻弃子”,先去前面探探路。
事实确如我担心的一样 ,走到烟雨桥时,雨还真的又大了起来,茂密的树叶渐渐遮不住头顶的雨点。我想找个地方躲躲,可桥上除了垂下的人造塑料紫藤萝外,什么也没有。无奈,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幸运的是,转过一个山头,没走几步,柳暗花明,一座长长的亭子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走近一看,亭口上方还悬挂着一块不大的四方形牌子“百鸟亭”,我才发现原来这里就是景观图上的百鸟亭。这亭木架结构,悬山顶式,青瓦,中间还建有一个瞭望台,古色古香。登台而望,一边是溅着雨花的酒仙湖,一边则是屋檐飞泉的自然学堂和攸女民宿。远眺,对面还可看到露出半张脸的双子塔;近听,耳边仿佛有百鸟在林中嬉戏。可以说,这里是一幅带雨的山水画,又是一首百鸟和鸣的安神曲。只是遗憾的是,晚上我要赶回家中,没有时间,细细地品赏。
雨小了,我便又开始赶往下一景点——怡醇园。它里面景物较多,有豆腐坊、酒神殿、怡醇阁、酒泉以及位于它们前面的水寨式码头等。我到达园区,雨刚好停了。因为口渴,也因为听说这里豆腐做的香干很有名,我便走进了豆腐坊,并且给妻儿打了个电话,希望他们能快点赶过来,尝尝这里的香干。可不知什么原因,喜欢小吃的妻儿,这次看到豆腐坊,却选择了视而不见,直接向前方的酒神殿走去。所谓的酒神殿,其实就是一间磨菇状的小屋,造型奇特,但里面除了灶台,什么也没有。倒是怡醇阁,值得驻足细看一下,它里面不仅供奉着酒神杜康,而且还出售当地美酒--柏市醇。听店老板介绍,这酒度数不高,香甜可口,其酿造工艺与我们家乡的水酒差不多。我本想带点回去品尝,可又不知我们究竟还要走多久,担心带着酒,走路不方便,最后还是狠心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想,走出怡醇阁,又见一“酒泉”。据标示牌介绍,这口酒泉,虽水量不大,但冬暖夏凉,清甜可口。更重要的是,这口泉还藏着一个关于仙人吕洞宾与酒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这让我有些后悔刚才的决定。可由于妻儿节奏快,酒泉旁的指示牌我还没有看完,他们早已走出了怡醇园。无奈,我只好拍了个照,便赶忙追了上去……
在民俗馆,我追上了他们。据介绍,民俗馆展示的是湘东南的人文风情,而且还可以沉浸式体验。可不巧的是,那天挖掘机在馆前施工,民俗馆没有开放。我们只能在馆前的露营地拍拍照。露营地是伸入湖里的一个小半岛,里面搭建了几个带着异域风情的白色帐篷和形态不同的两个水泥建筑。听工作人员讲,这里晚上有烧烤、啤酒和特色小吃,非常热闹,深受年轻游客的喜爱。但我觉得眼前的青山、绿水、白帐篷,犹如海边的度假沙滩,浪漫而又温馨,更令人陶醉。为此,我也学年轻人一样,为妻子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
因为这里是酒仙湖重要的景点,可看的地方较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民俗馆和露营地值得驻足外,禹林飞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年轻人。据介绍,禹林飞跃讲的是:4000年前,华夏大地洪水泛滥,部落中的民众只能在树林里生活,华夏文明面临极大的考验,大禹和攸女将前往酒仙湖边上的魔法森林中寻找避水剑,开山斧,河图这三件宝物治水,然而他们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这一刻,游客将化身超级英雄穿越时空,进入几干年前布满了猛兽、精灵、怪兽的魔法森林帮大禹及攸女完成任务……项目很是刺激又具挑战性,好奇的儿子在门口张望了一下,很想体验一番,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天禹林飞跃也不运营。没办法,我们只好在他引导下,拐向食府后面通往双子塔的山路。只是没有想到,在食府的后院竟然养着两只似羊非羊、似驼非驼、样子有点萌的动物。据标示牌显示,它是羊驼。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动物,很是好奇。特别是我的妻子,见它萌萌哒,竟也学现在的小女生,把它们拍成了视频……
从后院上去,爬约二十分钟,便是双子塔。它座落于半岛的最高处,是一座四方形、回廊式的五层仿古塔,气势非常宏伟。登塔远望,整个酒仙湖一览无遗,尽收眼底。据介绍,这塔原名“寒婆塔”,始建于宋代,当时韩氏二儿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在此修塔守孝终生。不过,现在展现于我们面前的双子塔是2011年于原址重建的,它是景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从塔前香炉里残留的香烛以及塔上栏杆系着的红飘带看,似乎它也是一个祈福的场所。我本想上去细细观摩一下,不想,这时乌云又压下来了。妻儿见状,怕又被雨阻挡,急急地下山了。我呢,不想留下遗憾,又不想让妻儿在前面等得太久,爬塔也是急急地。只是不曾想到,登上塔顶,看到无边光景如潮般向我涌来,我竟把原先的想法抛之脑后了,要不是妻子来电催促,我还不知道要在上面呆多久呢。
等我下得山来,妻儿早已在路边的观光车候车亭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只见他们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眼晴还时不时四下张望。而马路上,一个和我们同行看起来显年轻的老人正摇晃着手里的摇控器,指挥着头顶的无人机,似乎想把这美丽的风景“打包”回家……我们一边看他操控着无人机,一边等待着观光车, 可不知怎的,那天观光车少得出奇,我们等了半响,也不见观光车的影子。向工作人员打听,才知道车子要等我们同行的游客一起下来,才能走。我有些坐不住了,心想:与其在这浪费生命,不如到附近的水云桥走走。
这桥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在观光码头、游轮上我们见过,它横跨酒仙湖,远远望去,如长虹饮涧,又如我在湘西看到的雄踞于德夯大峡谷之上的悬索桥--矮寨大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只是当时我不知道它叫水云桥,也不知道桥上面还有几个供游客打卡的玻璃观景台,绕了一圈,我还会站在观景台上看风景……更不知道,即使没有看风景的人在看我,风景这边也独好——正如有诗所咏:“青山迷离开怀饮,万顷碧波画中游。仰天长啸满云烟,酒仙湖里不羡仙”。
只是“酒仙湖里不羡仙”,我还没有那般洒脱。当观光车停在我的身旁,当我不得不挥一挥衣袖,要喊一声:“酒仙湖,再见!”我开始羡慕起酒仙湖里那些传说中的仙人,羡慕他们可以与这里的绿水青山长相厮守,活出自己,也活成别人心中的风景。不像我,注定只是一个过客。即使有下次,大概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彭素蓉,网名物华天宝,江西莲花人。高级教师。中国乡村作家。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江西楹联学会会员。萍乡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