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年中秋夜
江苏/陶为祥
漫天均墨色,
月殿倩无门。
梦酒邀谁饮,
金钟一盏灯。
儿孙聚中午,
姻戚杏花村。
对饮须晴好,
蟾宫敬一樽。
2025.10.07上午11:06
附言:
因中秋宵夜无月而失趣,
幸儿孙姻戚共乐而欢欣。
思晴好再去月宫邀嫦蛾,
举金钟东篱对饮成三人。
岂不快哉!
评析:
先看头两句 “漫天均墨色,月殿倩无门”。咱都知道,中秋讲究啥?不就是盼着一轮圆月挂天上,一家子围着赏月嘛!可爷爷那中秋夜一开窗,天是灰蒙蒙的,黑沉沉的跟泼了墨似的 —— 您说这心里能没点小遗憾不?他还俏皮地想:“想请嫦娥来喝杯酒,连月宫大门都找不着喽!” 这话多可爱啊,没写啥 “愁啊苦啊”,就用 “墨色”“无门” 这俩咱都懂的词,把 “盼月亮却没月亮” 的小失落写活了,跟咱自己某年中秋遇着阴天,望着天叹气的模样一模一样,多真实!
再看 “梦酒邀谁饮,金钟一盏灯”。李白不是写 “举杯邀明月” 嘛,可爷爷这儿没月亮,咋办?只能对着一盏孤灯自个儿抿小酒。更贴心的是,他连做梦都还记着这事儿 —— 梦里还在琢磨 “邀谁喝呢”,连梦里都带着点小懊恼。您说这爷爷多细腻?咱普通人遇着这事,可能就随口说句 “今儿没月亮真扫兴”,可爷爷却把这份小失落写进梦里,不是抱怨,是带着点自嘲的温柔,读着就觉得这老爷子特亲切,跟自家爷爷似的,连小情绪都透着可爱。
接着往下读,“儿孙聚中午,姻戚杏花村”—— 哎,您瞧,前面那点小遗憾,这儿一下就暖过来了!中秋虽没着圆月,可中午不一样热闹嘛!儿孙全凑齐了,亲戚们也来了,大伙儿围着桌子,喝着咱都熟悉的杏花村酒,说说笑笑的。这场景咱谁没经历过?不就是咱自家中秋团圆的样子嘛!爷爷没写啥 “阖家欢乐” 的大话,就写 “聚中午”“杏花村”,俩词儿就把满屋子的烟火气、亲戚间的热乎劲儿全勾出来了 —— 您想啊,酒杯碰着响,孩子闹着要吃月饼,老人笑着给亲戚夹菜,这不就是咱老百姓最宝贝的 “团圆” 嘛!爷爷能把这份热闹写得这么真切,说明他心里装着家人,装着这份烟火气,这样的诗才叫有温度!
最后两句 “对饮期晴好,蟾宫敬一樽” 更绝!爷爷没因为没月亮就耷拉脸,反而心里存着盼头:“等哪天天气好了,月亮出来了,我再对着月亮,给嫦娥(蟾宫就是月宫)敬上一杯!” 您看这心态多好!咱老百姓过日子不就是这样嘛,有点小遗憾不打紧,心里盼着好日子就行。爷爷把这份 “盼着晴天、盼着赏月” 的念想写进去,不是空喊 “盼团圆”,是实实在在的 “期晴好”,连 “敬一樽” 的动作都想好了,透着一股子对生活的热爱,多让人暖心!
其实这诗最厉害的地方,就是 “接地气”。他没用啥生僻字,没讲啥大道理,写的全是咱老百姓中秋会遇到的事儿:盼月亮、没月亮的失落,家人团聚的热闹,盼着晴天的念想。爷爷就像个会讲故事的老人,把自己的中秋经历掰扯成诗,每一句都带着他的真心 —— 有小失落,但不沮丧;有团圆的暖,还藏着对好日子的盼。这样的诗,比那些满是华丽词儿的诗更动人,因为写的是咱的生活,说的是咱的心里话!
(苏州/高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