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军垦乡土苑
记录琐碎的日常
文/曹丽
生活的琐碎里,柴米油盐仿佛成了日常的主旋律。它们在不经意间磨平我们的棱角,消散曾经的锐气;人情世故这场无形的风雨,也悄然在脸上刻下月的痕迹,染上风霜的色泽。我们常说“顺其自然”,可背后藏着的,往往是竭尽全力后的无奈与释然。不是真的对一切无所谓,而是努力过后,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世界温柔相待。也只有在刷抖音的这一刻,才能坦诚面对这份不易——不必掩饰疲惫,不必强颜欢笑。生活虽有艰难,可正是这些经历,铸就了更坚韧的我们。愿我们都能在平凡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即便前路漫漫,也能怀揣希望,勇敢前行。
在繁忙生活的缝隙中,我总寻得片刻宁静,举起手机,定格那些稍纵即逝的风景。这不仅是爱好,更是心灵的寄托,是对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藏。每一次快门轻响,都是对快节奏生活的温柔反抗,将快乐与宁静储存在心底的相册里。有人能共鸣这份美,固然是幸事,你们的赞赏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我心中的角落;即便无人欣赏,这份记录与发现的过程,本身已是自我愉悦,是对生活热爱的最好证明。拍视频于我,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在镜头下,我学会了以不同视角观察世界,发现平凡中的不凡,让心灵在忙碌与喧嚣中寻得一片净土。
我该如何写中秋?写李白举杯邀过的月,写苏轼把酒问过的青天,还是写张九龄望见的“天涯共此时”?可我只想写他乡的月如何薄如信纸,故乡的月如何厚如年糕;写童年的灯笼照亮整个夜晚,如今的霓虹却照不亮一封家书。
月光是公平的信使,让所有漂泊的人同时抬头,让思念有了共同的方向。它同时落在故乡的庭院和异乡的窗台,照着你斑白的鬓角,也照着我疲惫却依然明亮的眼睛。故乡院子里的桂花开了,可我在异乡闻到的,只有城市夜风里的尘埃。
每当中秋来临,总觉得自己还是流浪的人。高楼间的月亮很亮,却照不亮回家的路。
我们这一生,都在出走与回归之间徘徊——为了梦想远行,又因思念回头。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柔软的夜晚,让所有坚硬的理由都在月光下融化。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原来千百年来,我们咀嚼的是同一种离愁。人生何处不逆旅,但求明月常相随。
今夜,愿所有人都被月光拥抱,愿山河依旧温柔,愿人长久,爱无忧。纵使双脚仍需踏在异乡的土地,且让月光为舟,载每一颗思乡的心渡回童年的庭院,渡到亲人身边,渡向所有值得珍惜的当下。
月光朗朗,灯影重重。愿朝朝暮暮诸事顺遂解千愁,盼你我岁岁年年皆逍遥!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间,人活一世实在辛苦。无论怎么活,总会有人说三道四;无论怎么做,总会有人指手画脚。最让人无力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难免觉得是种遗憾,甚至会觉得未被选择的那条路,才是完美的。人性大抵如此:伸手摘星即便一无所获,也会觉得一身圣洁,有种目空一切的优越感;俯首摘藕即便满载而归,也会觉得满身污泥,活得不够体面。
站在高处看人间,处处是繁华;站在低处看人间,处处是荒芜。人人都想爬到高处俯瞰众生,阅尽世间繁华,可大多数人都活在人间低处,处处不得自由——不是困在三餐四季的轮回里,就是困在人情世故的冷暖中。人性是有贪念的,无论活成什么样都难满足,所以“过得不好”才是常态。有所求,必为其所困:有人困在疾病里,有人困在贫穷里,有人困在沉重的繁忙里,有人困在精神的空虚里。谁不是在欲望驱使下尽心尽力活着?本就没有对错。
其实大家都一样,抛开伪装,没有谁活得比谁高尚。我偏爱大多数人活在人间低处的真实与纯粹:没有绝对的乐观,也没有绝对的悲观;不用假装有高大上的信仰,就是单纯为了好好活着而活着。对生活有明确的要求,对家人有明确的爱与责任,还有私心满满的小算计。只要能撑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与未来,哪怕身处淤泥也在所不惜。他们从不对生活撒谎,真实自然地演绎着生命中的所有情绪,生活在他们手里,始终保持着清醒。
都是来人间凑数,都是为柴米油盐忙碌一生的人。生命本无高低贵贱,人生也无本质区别。你不必看不起我不值一提的平凡,我也不必鄙视你不可一世的清高。我就站在我的人间低处,踏实从容地过我的三餐四季。在这温暖有趣的人间烟火里走走停停,发发生活的牢骚,说说活着的辛酸。只要没有大病大灾,想想命运于我,已是宠爱有加。
我频繁记录,因为生活值得;我琐碎叙说,因为爱与被爱始终美好。没来得及认真年轻,好像也无法精致老去。这辈子困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地平庸着。可我一直想做从容的自己——我知道一生无法精彩,也无法重来,平凡得如同跌入大海的一滴浪花,激不起半点波澜。注定成不了谁的救赎,也成不了谁的点缀。唯一能为自己而活的事,就是不停地记录这不值一提的平凡,记录人生每一个脚印里藏着的过往。守一段人潮攒动的时光,写一段无人喝彩的过往。等老了,就把这些年轻时的故事当成下酒菜,犒劳犒劳一直贫瘠如荒漠的灵魂。这是我给自己的人生福利,也是对人生最好的报答。

总 编:王立春
副总编:魏赋光
主 编:戴恭义
图 片:牟文美
编 审:周 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