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在咸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任军厂的指导下,志愿队循着历史的足迹,先后跟随负责人付晨熙走进咸阳博物馆、安国寺与凤凰台,开启了一场融合文化溯源与精神传承的学习之旅。 第一站抵达咸阳博物馆,古朴的文庙建筑群中,青砖铺地,朱红檐角,石鼓、石碑与拴马桩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千年沧桑。志愿者们在文物前驻足凝视,从斑驳的痕迹中触摸古都咸阳的历史脉络,深刻感受这座城市承载的文明重量。 随后前往的安国寺,藏着“先有安国寺,后有咸阳县”的古老民谣。寺内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深沉节制”石匾尤为醒目,其珍贵的文物价值与书法艺术价值让众人赞叹不已。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了解这里作为明代渭水驿最大寺院的过往,以及曾作为地下秘密基地的红色记忆。 最后一站来到凤凰台,“乘龙快婿”“吹箫弄玉”的美丽传奇在此流传,从中学到理想共鸣与精神追求:弄玉与萧史因音律相知、为理想相伴,其故事不仅是美好爱情的象征,更传递出“以志同道合为基,以精神契合为魂”的价值观。志愿者从中领悟到,无论是服务他人还是团队协作,都需怀揣共同目标,以真挚与热爱凝聚力量,如同二人以箫声为媒,用共鸣打破隔阂、创造价值。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前辈发送“红色电波”的峥嵘岁月更让人动容,从峥嵘岁月中,学到使命担当与奉献精神:凤凰台曾作为革命时期传递情报的“红色阵地”,电波背后是先辈们隐姓埋名、冒着生命危险守护信仰的坚守。志愿者深刻认识到,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志愿工作的“奉献”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对先辈“舍己为公”精神的传承——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责任,如同当年守护电波般,全力以赴完成每一次服务。志愿者们在历史典故与红色记忆的交织中,感悟使命与担当的深刻内涵。
在途中志愿者们交流感悟,纷纷表示:“咸阳的每一处古迹都是鲜活的教材,读懂历史才能更好地践行志愿精神。”此次参观学习,不仅让志愿者们深化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将历史底蕴与奉献精神融入心间。未来,志愿队将带着这份感悟与力量,在服务中传递文化温度,让志愿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