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母亲的眼睛》/范文曦
王子老师的《母亲的眼睛》是一首以极简笔墨刻画深沉母爱的力作,诗人通过“眼睛”这一核心意象的层层转译,完成了一场从凡俗到神圣的审美升华。文曦谨从三方面浅析:
其一,意象系统的三重变奏。
诗歌以“小”为锚点构建递进式意象群:物理之小,情感之小,哲学之小。
其二,叙事结构的螺旋上升。
全诗采用“童年-成年-现在”的三段式结构,每个阶段都包含对视的双向运动:
童年视角中充满物质困窘的刺痛(两千元学费/白肉)
成年后理解的目光带来情感救赎(土墙与殿堂的隐喻)
当下凝视完成诗意超越(彩虹天桥与天地清辉)
其三,语言张力的艺术营造。
诗人善用矛盾修辞制造情感爆破点:
“恶意的冷语烫热”——冷与热的感官对冲
“蹲成土墙/举过头顶”——卑微与崇高的并置
“踱亮无数个我”——个体与群体的精神融合
结尾处母亲的眼睛已升华为超越性的存在。
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既是个体记忆的私密书写,又是集体经验的公共表达。当母亲的眼睛最终化作“镀亮天地间无数个我”的明月时,我们看到的已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原型的文化之母。
附原玉:
母亲的眼睛
王辉
母亲的眼睛 那么小
有人说是席迷划的
恶意的冷语
烫热我臊红的脸
母亲的眼里是小 小到心里
一次只给两千元学费
不舍得买一块她最爱吃的白肉
也不愿旅游看风景
长大后 我眼里母亲
眼睛还是那么小
小到只装下自己的孩子
唯独没有自己
两千学费是她兜里的所有
而我们给她两千
还有顾及自己的生活和儿女
在她眼里一斤肉是几日的柴米油盐
把她远行的路铺在儿女的脚下
自己却蹲成一截土墙
也要把我们举过头顶
让我们高攀她眼里的殿堂
去闯一闯她眼里的远方
如今 母亲的眼睛更小了
眯成一道彩虹
那是我梦中的天桥
睁成半弯明月
清辉撒满天地
镀亮天地间无数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