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避风港
文/曾元飞
人生如舟,行于岁月长河,总在寻觅一处安稳的港湾。而我半生的漂泊,竟与十二次搬家交织,每一次迁徙,都是时代在我身上刻下的印记,记录着一个普通煤矿工人的家庭,如何在变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一
我名叫居正福,生于矿区,长于矿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煤矿专业学校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回到养育我的四川省芙蓉矿务局杉木树煤矿,接过父辈的班。我们一家六口,曾挤在不足五十平米的油毛氈竹席棚中,风雨飘摇,却其乐融融。
结婚时,新房就在矿上女职工单身宿舍里的一间小屋,是妻子的闺蜜主动让出来的。除新添一个单门衣柜外,一切都是旧的:妻子睡过的单身床、原有的桌凳、墙壁上砌就的水泥板格子作橱柜。虽简陋,但我心满意足——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第二年仲秋,女儿降生。为照顾月子中的妻子和嫩芽般的女儿,爷爷奶奶费尽周折,在老家隔壁男工宿舍楼寻得一间屋。搬家那天,我们兴致勃勃,小窝虽窄,却因新生命的加入而圆满。这是我的第一次搬家。
十个月后,一纸调令将我派往二十公里外新投产的珙泉煤矿,并分得两室一厅的楼房。喜讯如春雷惊蛰,我和妻子一连几天兴奋难眠。珙泉煤矿是改革开放后,遵循“先生活,后生产”理念建起的花园式煤矿,家属区四季葱茏,鸟语花香。
我们分得三楼,恰好高过周围树冠,通风采光极佳。正打包收拾,总务科长却私下找我商量:同一单元的矿办公室主任想与我换房,他搬三楼,我住二楼。一时我如遭冷水浇头,愤懑难言。
主任是我中学学长,其父曾是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常拿我的作文作范文,推荐参赛,引我走上爱文习作之路。何况他们夫妻是矿上的“老资格”,人脉深广,而我初来乍到,人生地疏。权衡再三,我与妻只得接受换房。待他们粉刷完毕,搬上三楼,我们已经苦等一月,才迁入二楼。虽心有不甘,却亦自我宽慰:人生逆缘,皆是修行。世态百味,尝过才知冷暖;心智历经磨砺,才得成熟。这是我的第二次搬家。
二
在珙泉煤矿一住十年。却逢国家煤炭行业改革,取消财政补贴,煤矿断奶绝粮,自负盈亏。矿上煤堆如山,市场疲软,经营日益艰难。当年夏天,惊雷再起:珙泉煤矿撤销,合并于仅一山之隔的白皎煤矿。
消息炸响,全矿愕然。一个投产十年的新型煤矿,怎地说撤就撤?一夜之间,有人离职,有人下岗,气氛压抑沉闷。我与妻子双双下岗,在家待岗四月后,终于被安置到新组建的玻棉公司筹备办公室。
玻棉公司是集团为谋出路而建的第三产业,生产玻棉制品,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材料,市场前景看好。公司位于邻县乡镇,距宜宾市区十九公里。我们收整家当,北上七十多公里,搬进公司大院单身宿舍。尽管狭窄拥挤,但新工作新希望,仍使我心怀欢欣。这是我的第三次搬家。
新公司人员来自矿区十多个单位,关系复杂微妙。人以群分,各自为阵,常为一言小事争执吵闹。派系小团体之争,在中层干部中尤为激烈。我想洁身自好,却屡被卷入无关纠纷,与妻商量后,决定自费租住附近民房,搬出大院,远离是非,图个清静。这是我的第四次搬家。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公司领导很快找我谈话,责令我一周内搬回大院,否则免职。理由是我作为部门负责人,此举影响团结,损害公司形象。我悲愤交加,却无可奈何,不出三月,又第五次搬家,重返大院。
三
第六次搬家,是我人生中最得意、高光的一次。我在宜宾市区买下了一套一百二十平米的高层商品房。此次购房,可谓机缘巧合。
当时我在玻棉公司大院已住六年,公司经过调整磨合,面貌一新,干部员工关系融洽,经营发展势头良好,让人看到希望。那年夏,我参加市里“乡镇(工矿)企业深化改革”青年干部培训班。周末同学们纷纷回家,我却不愿返回山旮旯里的那个“家”,便住宾馆等待妻女前来团聚。
周末清晨,妻忽然怨从中来,泪流满面:“城里这么安逸,环境好生活方便,我们结婚十多年,还挤在山沟单身宿舍里,想不通人生有啥意思。”我无名火起,赌气道:“好!今天就去看房,砸锅卖铁也买一套,让你的人生有意思!”
当即叫醒女儿,一家人冲到市区售楼部。巧遇熟识的售楼经理黎小妹,她以内部员工优惠助我们购房。围着沙盘、看着图纸,不到二小时,我们便签合同交定金,快速购得一套房。当时确有些冲动,却似有神助。
接房后,我起早贪黑两月装修完毕。搬家那天,全家喜气洋洋,女儿最高兴——她不再住校,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不久我调集团总部工作,办公楼距家仅一公里,步行十多分钟,生活工作十分方便,令人羡慕。
一次培训,一次夫妻拌嘴,一次偶然巧遇,竟神助般促成我买房大事。见女儿笑脸如阳光搬灿烂,妻子生活越发“有意思”,我幸福感满满。
四
在集团总部工作刚满三年,又遇国家“去产能”政策全面实施。资源枯竭、灾害严重、长期亏损的矿井一律关闭。集团关停两对主井,减产一半,经济大幅下滑,再次面临生存困境。集团推行改革,精简机构,减员增效。
我所在部门与另一部门合并为党群综合部,减员三分之一。我主动申请下基层,获批准后,又南返五十多公里,回到老矿区——位于巡场镇的集团下属公司。
工作地远离市区家居,每日通勤太累,我只得在镇上租下一套四十年房龄的两室民房,与已退休的妻子将大半家当搬去。这是我的第七次搬家。
随后因房屋老旧、环境差,又两次搬家,第九次后终于住进较满意的矿区在镇上自建小区出租房。身心疲惫的我暗自期盼:此此应是退休前最后一搬家,但愿只再搬一次回到市区家里——因我退休已不足三年。
然天有不测风云。四川长宁“6·17”6.0级地震突发,我所在镇距震中二十多公里,成重灾区。家中门窗变形,墙裂物损,一片狼藉。幸好蜗居家里的妻无恙。余震不断,人心惶惶,我们只好睡在车里避难。几天后,睡车里实在难受,不顾危险,夜里潜回四楼家中躺在软床上安睡,那一刻才觉舒服安逸。
不久我所住楼被鉴为危房,禁人进入。灾区瞬间房源紧张,房租猛涨,我好不容易在六公里外的城乡结合部,租得一套新建不久的乡村小区民房。这是第十次搬家。
此小区与灾区一河之隔,震感较强却影响甚微。村民朴素热情,但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楼梯积尘,户内养禽,废水乱倒门前,环境卫生较差。我愈住愈不惯,加之每日上班开车两趟来回,极不方便,遂决意搬回镇上。
大半年后,闻知镇上煤矿棚改房竣工,我急租十楼一套。简装后的新家宽敞亮堂,八级抗震,我心暂安,第十一次搬家。
一年三个月后,退休通知至。我急不可待第十二次搬家,喜悦返回市区家中,开启退休养老、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
十二次搬家,如十二枚印记,烙着时代变迁与个人沉浮。避风港不在某处,而在心安。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如今皆成珍贵回忆。我仍深情怀念并感激那些搬家的日子——它们让我最终找到了内心的港湾。
作者简介:
曾元飞,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文学》《中国报告文学》《绿风》《陕西文学》《四川文学》《阳光》等媒体刊发诗歌、散文等作品。曾获四川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诗歌大赛二等奖、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建国杯”诗歌二等奖等。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