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弋番 李成魁摄影报道)..“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的月光本应映照着万家团圆的灯火,可总有一群人,把对家人的牵挂悄悄藏起,转而奔赴一场与“英雄家人”的约定。中秋当日,乌云沉沉压在天际,雨后的道路满是湿滑,天刚蒙蒙亮,5名老兵、爱心人士,驱车奔向汝州——去看望盛新友烈士87岁的母亲王朵老人,把团圆的暖意送到英雄的家中。
这群爱心志愿者里,有河南省慈善总会五星拥军团平顶山代表,河南耀博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军人兼共产党员樊更献,有平顶山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国学诗词专委会的李成魁、孙弋番,还有热心人赵俊智等。本该陪着父母唠家常、带着子女赏明月的日子,他们却选择往返100多公里,奔赴一场跨越岁月的“尽孝之约”,出发时匆忙得连一口热乎早饭都没顾上吃。
提及盛新友烈士,每个人的语气都多了几分敬重。这位二等功臣,1981年1月穿上军装,1983年9月光荣入党,两年多的军旅生涯里,把“忠诚”二字刻进了骨子里。1984年8月2日,老山地区八里河东山的战场上,他奋不顾身冲锋在前,迎着炮火英勇杀敌,最终倒在了23岁的青春年华。如今41年过去,英雄再也没能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可这份“为国捐躯”的荣光,始终被人深深铭记。
在盛新友烈士家中,志愿者们拿出米面油与月饼,双手捧着慰问金,恭恭敬敬送到老人手中。接过慰问品的那一刻,王朵老人眼眶泛红,声音里满是激动:“太感谢你们了,年年都记着来看我!儿子为国家牺牲了,咱都得爱国家、爱共产党,这辈子都跟着共产党走!”一句句朴实的话,藏着烈士家属对国家的赤诚,也让在场的人鼻尖发酸。大家围着老人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叮嘱她注意身体,衷心祝愿这位英雄母亲福如东海、长命百岁。 相聚的时光总像指尖的沙,想多说几句贴心话,转眼就到了10点半。志愿者们起身告辞,王朵老人却拉着大家的手再三挽留,非要留着吃午饭不可。大家执意要走,没成想老人转身从桌上拿起苹果,一个个往每个人手里塞,那沉甸甸的苹果,装着老人最真挚的心意。
11点半,志愿者们匆匆忙忙抵达平顶山市卫东区康复北街,来到罗建华烈士家中。远远地,97岁的罗云忠老人步履稳健,走到门口迎接,脸上的笑容像驱散了秋日的凉意。这天的罗家格外热闹,罗云忠老人的孙女、曾孙都赶回来陪老人过节,屋里满是欢声笑语。
抬头望向墙上的遗像,20岁的罗建华眼神清秀却透着股坚毅——这位56043部队的副班长、年轻的共青团员,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英勇牺牲,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耀眼的年纪。罗云忠.老人本身也是位老兵,1949年3月便穿上了军装,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家里更是三代从军,骨子里刻着军人的血性。如今白发苍苍的他,总把存着儿子照片的手机贴在胸前,说起儿子时,眼角虽噙着泪,语气却满是骄傲:“儿子为国牺牲,是咱全家的光荣!”
老人打开盒里的月饼,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中秋的甜。“中秋快乐,合家团圆!”所有人齐声说出心底的祝福,声音里满是对老人的牵挂,也藏着对烈士的缅怀。孙弋番还特意跟老人说起:“五一节时您送我的那盆花,现在长得枝繁叶茂,开得可鲜艳了!”老人听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连连点头说好。
不知不觉,时针指向了12点10分,老人早已备好一桌丰盛的午餐,拉着大家的手不肯放,非要留着吃饭。可志愿者们深知,这份热情里藏着老人的心意,却也记挂着还要把温暖送到更多人身边,只能一再婉言谢绝,带着老人的牵挂继续前行。此次探望的慰问品与慰问金,由深圳龙越慈善总会暖心提供,让这份关爱多了一份坚实的支撑。
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老兵们就专程看望了王志民烈士93岁的父亲王化昌老人,赵振魁还特意带着云南特产月饼。“
烈士为国献身,我为战友尽孝”,这是樊更献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老兵们的行动准则——连续七年,他们奔走在平顶山城乡,探望过多位烈士父母,也慰问了抗战老兵、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每逢春节、清明、八一、国庆、中秋这些重要日子,樊更献总会带着妻子姜藏、10多岁的女儿樊原萌一起出发,把“尽孝”变成全家的约定;退役军人赵振奎,国学诗词专委会的李成魁、孙弋番,还有周锋杰、李淑芳等爱心人士,也一次次加入进来,把零散的温暖聚成一束光,照亮烈士双亲的晚年。 岁月匆匆流走,却从未冲淡对英雄的记忆,反而让英雄的血脉在关爱中代代传承;山河始终无恙,正是因为有烈士负重前行,如今又有一群人守护着英雄的家人,守护着人间的安然。我们衷心祝愿每一位烈士父母,夜里有暖梦,日常有甜意,所梦皆圆,所念皆甜。
更想记住的是,如今的和平与安宁,决不是凭空而来,那是先烈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珍贵馈赠。这份荣光,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份和平,我们要倍加珍惜。崇敬英雄、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也是对这份“中秋暖孝”最好的传承。
2025.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