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乙巳中秋寄怀
文/周科云
丹桂摇金岁叠年,疏枝偏映缺时圆。
清光漫漶秋空阔,玉露偷藏鬓底寒。
思往事,梦如绵,慈严馨赏夜无眠。
今宵独酹杯中月,魂寄闲愁旧石栏。
注: 中秋为仲秋八月十五,恰值桂香满庭、明月朗照,是国人辞秋寄怀的传统佳节。此节以赏明月、品秋味为俗,更藏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对故园温情的眷恋。
余年逾古稀,往事随风而逝,唯中秋的桂香、檐下的明月,仍如旧时模样。曾与父母围坐庭中,就着月光分食月饼,笑语漫过旧石栏;如今独对杯中月影,指尖触到的鬓霜比秋风更凉。可转念一想,那些同赏月色的时光,早已藏进桂香里、刻在旧栏上,即便人散,这份温暖情怀也将随中秋一轮清辉,岁岁相伴,便不算辜负这沧桑岁月。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时间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
从历史渊源来看,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汉代逐渐普及,唐朝初年定型,唐宋以后盛行,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其别称众多,除“仲秋”“秋节”“八月节”外,因“月圆”象征团圆,还常被称作“团圆节”,少数民族中也有独特称呼,如朝鲜族称“秋夕节”、侗族称“南瓜节”等。
节日习俗丰富多样,既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全国性传统习俗,也有各地特色活动,比如北京供兔爷、浙江观潮、香港舞火龙、台湾烤肉、河南“摸秋”、云南彝族“跳月”等。
中秋节以“团圆”为核心文化内涵,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生活美满的向往,是中华民族传承团圆、感恩、和谐等美好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以上部分图片及有关资料引自网络平台。谨此说明并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