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德姆”台风过境
以欢喜心过好当下
文/祥云
题记:10月5日强台风“麦德姆”过境海南,以催枯拉朽之势横扫海口等地,疾风暴雨让人生畏,我不由感叹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其微不足道。我站在窗前,望着这呼啸的狂风,倾盆的暴雨,我心想:与其抗拒,不如接纳,以欢喜心过好每一天,便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故以文记之。
人生如行山径,时有清风拂面,时遇骤雨倾盆。我们总以为幸福在于积攒更多——更多财富、更多成就、更多保障。然而生活的真谛,早在《菜根谭》中道破:“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而是足够欢喜。”这份欢喜,不在远方,不在未来,只在每一个用心活过的当下。
坦然承担,是欢喜心的根基。生活从不承诺坦途,当我们学会全然地接纳与承担,生命便获得了最坚实的支点。苏轼半生颠沛,却道“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他将贬谪的路途走成了传世的诗行。承担不是被动忍受,而是清醒地接纳生活全部的真实——顺境与逆境,圆满与缺憾。当我们停止抗拒,停止追问“为什么是我”,内心的挣扎便悄然平息,生出第一缕从容的欢喜。
化苦为乐,是欢喜心的智慧。佛家讲“转识成智”,是将生命的杂质淬炼成珍宝的功夫。舂米砍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可修行。将琐碎家务视作磨砺心性的道场,将工作挑战转化为增长才干的契机,生活的万般滋味便都成了滋养。正如溪流遇石非但不恼,反能激荡雪白欢喜的浪花,当我们以创造者的姿态面对际遇,便能在寻常中品出至味,在约束里舞出自由。
积极融入,是欢喜心的生发。欢喜不在隔绝尘嚣的孤岛上,而在与生命深切的联结中。是倾听着清晨的鸟鸣,感受着茶杯传来的温暖,是在与他人的真诚相遇中看见彼此的光亮。王阳明说“不离日用常行内”,真正的道与欢喜,就在这鲜活的具体里。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当下——专注地工作,真诚地交谈,甚至只是专心地呼吸,生命便会焕发出本自具足的生机与喜悦。
超越自我,是欢喜心的升华。将“我”的边界稍稍扩大,便能遇见更广阔的风景。从执着于“我的”得失,到关心“我们”的悲欢;从计较“我的”荣辱,到参与国家伟大的事业。如雷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时,颜容常焕喜乐光彩。这种超越,并非舍弃自我,而是让小小的“我”融入更大的整体,从而获得最深沉的安稳与喜悦。
欢喜心的修炼,最终让我们抵达一种完整的生活态度,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不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便欣然接受,将不好的环境好好修炼成福地。虽然它不能保证永远风平浪静,但能给予我们在任何风浪中都不沉没的力量。
晨露未晞时,静观云卷舒。让我们就在此处、于此刻,练习带着欢喜心生活。当清晨第一缕光透入窗棂,不急着规划终日,先感受它的温度和颜色;当意外打乱计划,不立刻烦躁,试着在其中发现新的可能。生命是由无数个“当下”串联而成,当我们让每一个“当下”足够欢喜,这串联起的,便已是一段足够丰盛的人生。
知者理事赋临江仙一首,以期共情。
临江仙•台风过境悟欢喜
骤雨摧窗惊梦醒,方知天地苍茫。麦德姆过洗尘肠。云舒云卷处,自有月华光。
莫计浮沉荣辱事,且将当下斟尝。悲欢聚散是寻常。心随明月照,身化彩云翔。 盛欣夫青墨鱼瓷艺术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