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中国十大女诗人奖、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中国长诗奖、《现代青年》当代青年诗人奖,入选河北文学榜诗歌榜等。诗画被译介到英、美、日、罗马尼亚、埃及、西班牙等多国报刊,画作多次参展或被购买收藏。已出版诗集《隐身飞行》《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等5部。
1、你是从哪一年开始诗歌写作的?最早激发你写诗的灵感是什么?
我正式的诗歌写作应该在2009年11月26日。那一天,我在博客写下一首《带上我的名字去轮回》,这是一首爱情诗,使用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语言和意象,表达现代女性的情感和性格,得到许多博客好友的好评和转发。《羊城晚报》2010年3月30日发表了这首诗,之后,我偶然又在网上看见这首诗被《青年文摘》转载了。这一系列的认可,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舞。之后,一发不可收,几乎一天一首,有时候一天三首,有如喷发的清泉或火山。那时的我对现代诗的写作还没有多少概念,完全靠着对文字的直觉,自由自在地抒发,将积蓄多年的关于民国情怀、亲情、历史、想象的诸多情愫一股脑倾倒出来。短时间内,我创作出了爱情组诗《走在民国的街道上》(11首),以及怀念已故母亲的组诗《人间与天堂之间》(12首)等。网络上素不相识的读者和评论家的评论与关注,给予我莫大鼓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现代诗于我而言,是比之前写散文随笔更加酣畅的表达方式,它天然、浓烈、直接,语言充满魅力,诗意可以无限广阔,也可以无限纵深。
2012年,与诗人西川,深圳第一朗读者活动
2、当您评价一个好诗人或一首好诗时着眼于哪些因素?
早期我会被一首诗所表达出来的个性和内涵所感染,迷恋有力的诗歌语言。比如16年前我读到茨维塔耶娃的《我的日子》就喜欢上这个诗人:我的日子是懒散的,疯狂的/我向乞丐乞求面包/我对富人施舍硬币//用光线我穿过绣花针眼/我把大门钥匙留给窃贼/以白色我搽饰脸色的苍白//乞丐拒绝了我的请求/富人鄙弃了我的给予/光线将不可能穿越针眼//窃贼进门不需要钥匙/傻女人泪流三行/度过了荒唐/不体面的一日。一首短诗,写得如此坦荡真诚,我被这位有着高贵灵魂却悲剧命运的俄罗斯女诗人深深吸引,将她引为心灵的知己。随着写作和阅读的积累,我发现好诗其实有很多种形式,真挚动人可以是一首好诗,题材、技术、语言、情感的创新性表达也能成就一首好诗。灵感可以促发一首好诗,但一名成熟诗人,不能永远依靠灵感写作,更多时候,需要从对生活经验的还原与抓取中寻找诗意。我格外关注一首诗有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发现。此外,我觉得一首诗的完成度也很重要。写诗除了要有个性和才气,还需兼具运用、表现这一切的能力,这需要永远的打磨和探索。
2012年,与作家王蒙老师在两岸四地文学活动
3、请选择2—3位对你的诗歌创作最有影响的古今中外诗人或艺术家。
茨维塔耶娃:世界上杰出的女诗人很多,我可以随口数出一长串闪亮的名字。但茨维塔耶娃让我发自内心的心疼、喜爱、欣赏。前面我提到过喜欢她诗中透露出的坦荡个性。有个性的女诗人也有很多,她们尖锐、醒目、骄傲,但,总有那么一些诗,我能从中读到写作的策略性。茨维塔耶娃的诗却不同,我读到的是她灵魂的透明,透明得近乎有点“拙”。她的情感与诗艺高度一致,没有矫饰,爱、思想、痛苦与命运的不堪,都是真实的,我能从她灰扑扑的生命后期,依然读出她的美与高贵。
德里克.沃尔科特的诗常常有强烈的整体布局和画面感,这源于他的画家身份。这一点我恰恰完全理解。因为我也画画,并且从小就画,这使得我观察事物与环境的方法,首先是画家视角的,然后才是语言的。这一点不是后天训练所得,而是与生俱来。所以我读沃尔科特会有种熟悉的踏实感,映照着我的写作。
我还想谈谈西川对我写作的影响。2013年,台湾远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诗画集《走在民国的街道上》,在深圳的第一朗读者活动中见到西川老师,我送给他一本。一周后,他从北京打来电话,评价我的诗与画都很典雅,无疑已经进入优秀女诗人行列。但他接下来又说,写诗,仅仅作为一名优秀的女诗人是不够的,想成长为重要的诗人,我的诗还缺少一些现实中粗粝的东西。他讲了一件在国外亲历的抗议静坐罢工事件,当时整个广场坐卧着成千上万人,男女老少挤在一起,水泄不通已有多日。西川说如果你写作,略去了四周的警车和遍地的排泄物写这一事件,那就是一篇新闻报道,不是文学。真正的文学与诗歌,就是把真实的一切全部写出来,即使它在传统意义中不是美的。我是从那一刻开始,突然领悟到现代诗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怎样写。
2014年,主持第二届赤子诗人奖颁奖典礼,与获奖者诗人王家新
4、请提供你自写作以来的 10首代表作题目,并注明写作年代。
《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2014年)、
《杨保罗的讲述》(2014年)、
《清洗记》(2013年)、
《清明》(2014年)、
《死亡是一种教育》(2020年)、
《宿命》(2018年)、
《戒律》(2018年)、
《想和你在爱琴海看落日》(2017年)、
《悖论》(2020年)、
《新年问候》(2020年)、
《德额旅馆》(2013年)。
2016年,与台湾歌手熊天平搭挡,应邀参加四川卫视诗歌之王节目
5、你写诗一挥而就,还是反复修改,还是有其他写作方式?
一挥而就的时候有,但不多。多数时候需要反复阅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并且,随着写作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不信任一挥而就的东西,再灵感迸溅写出的初稿,过后细读,也一定会发现有更准确的可供替换的语词。我觉得没有经过反复审阅的作品,都只是半成品。写诗像自我燃烧,怎样表达则涉及技艺,技术是理性的,一首好诗是理性的火。
我写诗习惯先手写在纸质笔记本上,大致完成后,再誊写到电脑文档里。在誊写过程中,反复修改增删直到定稿。这样的诗歌草稿本,我已经写满好几大本了。偶尔翻到它们,会记起当时的一些情形。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中国女诗人诗选》研讨会,杨庆祥、师力斌、戴潍娜、王士强、安琪、杨碧薇等诗人、评论家与会
6、你如何看待生活、职业与你诗歌写作的关系?
生活和诗歌写作是相互贯穿的关系,很难将它们完全分开。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和材料,诗歌则记录了我的生活,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无论你有着怎样的生活和职业,官员,矿工,艺术家,外卖员,或白领,无论你处在怎样低落黑暗的现实环境里写诗,诗总会于废墟之上给予你精神的抚慰。它像一块奶糖,慰藉你心,不再那么畏惧生活的药汁,和生命的虚无。
职业则是一份责任。我始终认为,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写诗,写诗是为了更好、更清醒地活着。
2021年,参加大运河-桐庐诗歌节,左起:沈苇、施施然、陈先发、吉狄马加、舒羽、树才等诗人
7、你关注诗歌评论文章吗?你写诗歌评点、评论和研究文章吗?
关注得不太多。我觉得写诗需要点天赋,评论文章并不会教会一个诗人。不过,我喜欢诗写达到一定程度的诗人写出的相关文章,包括对我诗歌的评论,他们的洞见能真正落到实处,不跑偏。网络资料每天铺天盖地,而我们有限的时间需要真知灼见。
有时参加一些诗歌会议需要提交有关诗歌的文章,我会认真对待和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和记录下我对诗歌和写作的理解。
2024年,与诗人海男,中国女诗人画家走进云南师范大学活动
8、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诗坛?
出现了很多好诗人,问题也不少。“诗坛”和“人民”一样,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人组成的。荣格说“向外看的人都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人类技术从石器时代演进到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寿命从古代的平均20岁左右,增加到现在平均寿命73.3岁,未来据说可达120岁以上。科技文明一直在进步,但人性呢?没有改变,人性不会进化,未来依然如此。所以,今日你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前有,再过20年30年,依然存在。既然如此,何不将注意力转到更有意义、或自己更喜欢的事情呢?
我是典型的水瓶座,从小到大都属于沉浸在自我世界,对外界不太关注的那种。不去过分关注外界,就不会轻易被外界左右,做好自己更重要些。近些年,除了写诗,画画,我与海男、戴潍娜、安琪等十位女诗人共同编选出版了《中国女诗人诗选》,旨在收录当代前沿实力女诗人的年度佳作,已经连续出版发行到第八卷了,算是做一点微薄的建设性的事吧。
2024年,施施然《隐身飞行》诗集分享朗诵会在河北省图书馆呈明书店举办
9、请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诗歌写作要素。
①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创新性的、独属于自己的、精炼的语言,是一首诗的面孔。没有人喜欢平庸、苍白、千篇一律的公共语言。很难相信语言不过关的人,能有什么高明的诗思。
②发现,或思考。这是一首诗的灵魂或骨骼,支撑起一首诗的诗意浓度。
③及物。有叙述和还原现实与环境的能力,让读者知道你的感悟和诗意,是建立在怎样一个事物的基础之上。写作的及物,能使一首诗扎下根来,避免空泛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