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雨,那扇校门
文/黄振涛
44年前的今天,即1981年10月5日,也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
那天早饭全家吃的早,饭后我告别了父母,也告别了三年的民办教师生涯。背着铺盖卷,踏着泥泞,步行七八里到贞元镇十字,乘公共汽车抵达县城。
在县城,一群热情的同学把我接上一辆“跃进”牌敞篷车。车行人民路,沿街群众投来喜悦的目光。
迎新车驶入武功师范,我在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表格上工工整整地添写内容。班主任党胜发老师微笑温和,让初来乍到的我心里踏实了许多。
也许是命运安排,我坐在武功师范的教室里,开始了两年的学习。
同窗同学来自眉县、扶风、武功。两年间,我见识了眉县人的豁达精明,扶风人的敏锐精细,也体会了武功人的质朴厚道。
我们互学互鉴,和睦相处,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友谊。这份情谊并未因毕业而中断。两次相聚,大家畅叙友情;如今,微信群里每日互道问候,温暖从未缺席。
两年,七百二十天,在人生长河不过一瞬,却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轨迹,随着所有制改变,大大也提升了各自的社会价值。
我常常想,若当时不苦读学习,不参加考试,也许后来沦为普通阶层,永远脱离不了“教书匠”的苦海,依然在教师身份前缀上民办二字。若当时不参加陕师大本科进修,依然过着平平庸庸生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错。
岁月流转,多数同学在教育一线耕耘半生。每逢相聚,我们不谈成就,只叙旧情。拥抱、端详、叫出彼此的外号,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举杯相敬,笑谈当年的糗事与梦想,分享如今的家庭与健康。分别时总有不舍,但“常联系”的约定,总让下一次相聚充满期待。
如今我已退休,学会了与时间和解,也更懂得珍惜当下。读书、练字、散步、侍弄花草,生活简单而充实。陪伴父母,与爱人相守,看着孙辈成长,幸福就在这些平凡瞬间。时常与老同学小聚,或在群里互致问候。偶尔翻看旧照片,耳畔仿佛又响起当年的校园钟声。
我常想,若能再回一次母校,愿在那棵梧桐树下,向青春致敬,向师友致谢。愿我们的友谊常青,也愿每个人都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