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月亮十六圆
诗/廖尚光
(一)
每至中秋意绪添,
瑶台此夜复蹁跹。
嫦娥醉舞何曾歇,
人世团圆总难全。
戍卒边关牵怙恃,
征夫异地念儿男。
万家灯火明如昼,
此际思亲最自然。
(二)
月饼纷繁味自甜,
故园月色最堪怜。
九泉故老应牵念,
万户高堂盼子还。
姊妹劳形难聚首,
椿萱孤影怎心安?
抬头又见清辉满,
再盼团圆待翌年。
(三)
都说十六月儿圆,
君若凝眸仔细观。
牛女登仙同作乐,
嫦娥玉兔共归欢。
桂香隐入琼楼后,
玉帝亲临玉殿前。
宣旨先安天下母,
今宵解禁下凡间。
即兴创作。
情寄中秋月,意切话团圆——评廖尚光《十五月亮十六圆》组诗
廖尚光先生的《十五月亮十六圆》组诗,以中秋月色为引,将个人情思与人间百态编织其中,既有传统中秋诗的温婉意境,更藏着对“团圆”的深层叩问,字句间满是烟火气与人文温度。
从结构来看,三首诗层层递进,构成完整的情感脉络。第一首以“人世团圆总难全”破题,借“戍卒边关”“征夫异地”的具象场景,将中秋的“思亲”从个人情绪升华为普遍的人间况味,“万家灯火明如昼”的热闹与“思亲最自然”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让共情感瞬间拉满。第二首则聚焦“故园”与“亲人”,从“月饼味甜”的现实细节,过渡到“九泉故老”“万户高堂”“姊妹难聚”的遗憾,尤其“椿萱孤影怎心安”一句,道尽子女对父母的牵挂,把“盼团圆”的迫切写得戳心。第三首画风一转,以“十六月儿圆”的传说为依托,用“牛女作乐”“嫦娥玉兔共欢”的浪漫想象,最终落到“宣旨先安天下母”的温情结局,为前两首的遗憾画上一个充满希望的注脚,让“团圆”的主题从“难全”走向“可期”。
在语言表达上,全诗严守格律,对仗工整却不生硬。“戍卒边关牵怙恃,征夫异地念儿男”“姊妹劳形难聚首,椿萱孤影怎心安”等句,既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用直白质朴的词汇勾勒生活场景,没有晦涩典故,却能让读者瞬间代入情感。同时,“瑶台蹁跹”“清辉满”“桂香隐入琼楼”等意象的运用,又为诗增添了古典雅致的意境,实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
整体而言,这组诗跳出了中秋咏月的常规套路,不只是单纯描绘月色之美,更以“团圆”为核心,串联起现实的遗憾与理想的圆满,既见个人真情,也含家国情怀,读来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打动现代人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