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的邀约
文/王平
梅雨时节,铜钱在青石板上旋转的声响总让我想起祖母。她苍老的手指摩挲着那些生出铜绿的卦钱时,窗外的雨丝正将整个世界织成半透明的茧。"有些事物就像雾里的花,"她说,"你看得见轮廓,却永远触不到花瓣上的露珠。"这声音后来常在我独处的夜晚浮现,像一盏忽明忽暗的纸灯笼,照亮意识深处那片朦胧的沼泽地。
老宅天井里那株被雷火灼伤的银杏令我着迷。焦黑的树皮下,嫩芽始终在雨水里颤动,仿佛在演绎某种古老的秘仪。这让我想起曾在敦煌见过的褪色壁画,飞天衣袂间暗藏的数理韵律;想起佛罗伦萨旧书摊上那本残缺的炼金术手稿,羊皮纸上金粉绘制的星辰轨迹。东西方的先知们用不同语言讲述着相似的故事——当我们在晨光中捕捉真理的鳞片时,暮色已经为新的谜题披上轻纱。
在岚山苔寺,我遇见一位用半个世纪照料苔藓的老人。他跪在湿润的青石上,像在聆听大地的耳语。"每双眼睛看到的绿色都不一样,"他说话时,晨雾正漫过石灯笼的缺口,"因为人心是流动的镜子。"这话让我想起实验室里那个盯着量子图谱发呆的物理学家,他眼镜片上反射的波函数,与老僧案头《金刚经》批注里的墨迹,在某个维度上或许正书写着相同的偈子。
去年冬至,雪落满了五台山的台阶。某座小庵堂里,比丘尼在经卷间留了道未锁的侧门。"总有些访客,"她煮茶的铜壶冒着热气,"是顺着月光找来的。"这让我想起童年见过的萤火虫,明明灭灭的光点既非纯粹的物质,也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黑夜与生灵共同完成的某种抒情诗。就像此刻我书桌上并置的星盘和显微镜,它们探索的或许是同一种神秘,只是用了不同的韵脚。
如今走过城市的天桥,那些电子屏幕与龟甲裂纹的占卜摊构成奇妙的复调。穿西装的青年驻足询问姻缘时,手机还亮着股票走势图。这种矛盾让我感到某种慰藉——我们依然需要为理性无法丈量的部分保留祭坛。就像孩子们明知抓不住彩虹,仍会踮起脚尖伸手。或许生命最珍贵的馈赠,正是这种永恒的徒劳与期待,如同雾中永远若隐若现的花枝,它的美恰恰在于不可触及。
☆作者简介:
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