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站站大岗
作者:赵庆熙
东大站在老徐圩的东边约两公里处的埒子河边。所谓埒子河其实不是河,它是由内陆向大海排水的一个海港叉子,在徐圩镇与灌云接壤处的东陬山由烧香河、善后河、车轴河入海口有节制闸与埒河口源头相接,每年雨季到来三河开闸将上游洪水通过埒子河口排入大海。东大站是徐圩盐场因产盐需要海水专门在埒子河边修建两台翻水泵,使其可以在海潮上涨时把埒河上涨的海水翻入盐场由送水道流入储水库供盐场产盐用。。它是徐圩盐场唯一由海水直接打入滩内的泵站,也是场内最早建造的扬水站之一。
说到东大站站大岗那是一九八一年秋季对虾收获前夕,徐圩场农工商公司领导为了保证不走漏一只鱼虾,专门在通往对虾养殖场的必经路口设立的车辆人员进出检查站,东大站是进入农工商养殖场必经之路,从大站向东到小洼港近二十公里的海堤两侧计有近三千亩对虾塘,仅农工商公司就有近两千亩(还有一千亩左右是外单位开发养殖的),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我的头上,当时徐圩盐场分管衣工商公司的副场长席余富在公司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在东大站设立检查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仅要能吃苦耐劳,还要有很强责任感,不怕得罪人。让团书记赵庆熙同志负责,从全公司抽调精干人员实行两班倒,保证二十四小时不离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我带领十几位青年进驻东大站,没有住房,我们自己搭建帐篷;没有食堂和锅灶,我们就买煤油炉自己做饭,按照领导指示,我带领十几个小伙子们吃住在帐篷里,要求从收虾开始没有养殖厂通行证,任何车辆和行人不准携带一只鱼虾离开养殖区域。
就这样,对虾起捕那一个多月时间,我和我的伙伴们,同样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过往人员和车辆不断,有盐场内各工区的职工,也有农工商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可以说是川流不息,我们白天认真检查,夜晚还要负责道路巡逻,最难的还要数吃饭问题。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烧饭都不在行,炒菜更是门外汉,再加之没有锅灶,只能在帐篷用煤油炉下面条,即使这样,十几个小青年还得分开吃。
十几个青年住在帐篷,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吃过一顿热呼饭,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让我开心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有任何怨言。两个月过去了,对虾起捕结束,我们也撤离回单位,可我却瘦去十斤肉。
2016年8月18日写于江苏连云港
作者简介: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