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过半,因腿伤一直蜷困家中的我,在能勉强踱步时,便按捺不下骚动的心。5日的午后,我拖着伤腿,步履蹒跚地去看那场名为《震耳欲聋》的电影。银幕上,在聋哑世界里成长的律师李淇,从假装置身事外到冲破桎梏,于良知与利己间挣扎,最终为尊严振臂觉醒。这一幕幕,竟与我这个因伤被困、心境焦躁的观者,产生了超越剧情的共情。
这场观影,像一场冥冥之中的邀约。节前一次猝不及防的“失足”,让我与一支臂拐为伴近十日。而命运的伏笔,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埋下,因岗位调整,残联工作成了新职责之一。如今,这意外袭来的剧痛,便更像一道蛮横的闸口,不仅拦停了我近期所有关于行走的设想,更像是在执拗地让我感受残联工作的真正分量。
原定9月26日奔赴上海参加一场专业培训,计划得像一趟精确的列车。可那时行走都成了难题,只能作罢。不死心的我,又将那天往返的车票改签到10月4日去、10月5日回——那曾是一个寄托于康复的、倔强的希望。可当日子临近,肿痛依旧,希望再次落空。那两张改签后的车票,我没有选择退掉,而是让它们静静留在手机的订单里,像一枚来自“无常”的独特书签,无声地见证生活里那些始料未及的“暂停”。
起初,只觉腿伤是忙碌生活的突兀停顿。直到午后,电视里“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的广告语撞进心里。它点醒了我:“每个人都可以是烛火,先点亮自己,再以自身的温度,去温暖和照亮身处的方寸之地”。恍然间,我明白了:或许这疼痛、这未行的魔都之旅、这两张未使用的车票,本就是让我俯身的契机——不是事不关己的“同情”,而是亲身体验后的“感受”,更是感同身受后的“帮助”。
于是,我不再视这次受伤为纯粹的厄运。它是一场不期而至的修行,一次命运安排的“角色互换”。当我因腿痛寸步难行,才懂得残疾人每一步的重量;当我必须依赖臂拐才能站稳,才知晓他们面对世界那些未曾言说的艰辛。这份“体验”,哪里是惩罚,分明是命运递来的一把钥匙,让我能打开理解之门。
电影里李淇的话还在耳畔回响:“我发现我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装聋作哑换来的,我才是那个真哑巴……”。“装聋作哑”,我默念着这四个字,感到一阵心悸。我们何尝不曾如此?在生活的洪流里,对许多不公与苦痛背过脸去,用一层无形的隔音玻璃,将自己包裹起来。我们健全的躯体,有时反倒成感知另一种生命真实的屏障,让我们得以安逸地忽略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正是这次意外的伤、持续的痛,赠予了我一份沉甸甸的“感受”。它让我短暂、笨拙地体验了行动不便,也真切地触摸到那个群体日常的艰辛。这份由伤痛催生的“感受力”,如一道光,既映照出他人在世间的艰辛,也透视了自己体内沉静的“韧性”。
思绪纷飞间,想起昨日去取核磁共振结果。医生将我2016年的影像与如今的并置,笑着说“半月板没变化,韧带也没断,就是积液多了点”。报告上也清晰地写着“形态及信号未见明确异常”,这是一个可能令许多人惊异的事实!我跑马十年,半月板竟与往昔并无二致。此番突如其来的踩空扯伤,也未曾撕裂韧带,只是激起了筋膜的抗议——一如身体内部风暴的积液。
这份韧性的来路,我比谁都清楚,是无数个清晨与黄昏,在奔跑中一步一个脚印凝聚的力量,才没让这次意外的扯伤酿成更糟的结果。这不算奇迹,却温柔击碎了一个我亦曾深信的迷思——跑步伤膝,跑马更甚。原来,运动从不是与伤病对抗,而是用日复一日的坚持,为身体种下了铠甲、为心灵积攒底气——真正的磨损从非来自奔跑,而是静止的锈蚀与猝不及防的冲击。身体的韧,与心灵的韧,此刻完美重叠,十年的奔跑铸就了前者,十日的体悟催生了后者。
“CODA”——李淇最终选择为那些沉默者挺身而出。落幕前,他那句“现在,我要勇敢地为我的尊严发声,想要正义,只能自己为自己争取。这个世界不会有救世主,只能自己做自己的英雄”的宣言,在影厅的静默里显得格外“震耳欲聋”。这话也深深戳中了我,以前总觉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给予,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帮助是先听见对方的“声”,也看见自己的“心”。李淇在法庭上为沉默者“发声”,从“装哑”到“呐喊”,而我拄着拐、守着改签车票的这十天,是从“旁观”到体悟,我们各自穿越了不同的屏障,却抵达了相似的彼岸——真正的看见,始于心灵的切近与共鸣。
至此,一次伤病、一场电影、两张未行的车票,这三者交织已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共同铸就了一副理解生活与责任的“新感官”。或许人生没有那么多“偶然”,腿伤让我慢下来,是为了让我看清前行的方向;电影里的故事打动我,是为了让我记得“发声”的力量;而那两张未退的车票,是为了让我懂得,有些“暂停”不是失去,而是终将以另一种方式成为前行的养分。
往后的日子,我不必去“追逐”一个外在的、完美的光明幻影。我想带着这份“拄拐的体验”,带着李淇那句“自己做自己的英雄”,也带着那两张印着“无常”的车票,去成为光,让藏在韧性里的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这光,不是来自太阳,而是源于生命自身的韧性,以及在感同身受后,由心底燃起的那一束不灭的火焰。
散场时,我拄着臂拐走出影院。金属支架与地面碰撞的声响,竟与电影里聋哑人打手语时的静默,形成了奇妙的共振。腿上的肿痛依旧清晰,臂拐叩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走廊里回响,像一声声沉稳的鼓点。我走得很慢,甚至有些沉滞,内心却有一种奇异的轻盈,感受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坚定。
最后,借10月5日晚苏超四分之一淘汰赛(徐州对泰州)的解说词:“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退路;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是因为它贵在坚持。”这“没有退路”的前行,是瀑布的韧性;这“贵在坚持”的积累,是水的韧性,亦是我跑马十年、暂还拄拐仍要奔跑的底气。“愿你我都能够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于我而言,右膝肿痛是关隘;而那韧性之光,终将照我过关,引我重现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