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情
文/熊全荣
中秋,那轮明月如期而至,似远古的银盘,高悬于墨蓝色的天幕,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勾勒出世间万物的轮廓,也勾起了我心中无尽的怀旧追忆。
往年中秋,城中居所里,虽有家人相伴,围坐共享月饼与月色,那团圆的氛围温馨满溢,可总觉缺了些刻骨铭心的韵味。今年,我毅然决然地踏上归乡之路,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农村老家,妄图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重拾儿时散落的记忆。
汽车沿着蜿蜒的乡村小道颠簸前行,窗外景致如同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金黄的稻田在微风轻拂下,泛起层层叠叠的金色波浪,涌动着丰收的喜悦。远处山峦连绵,似巨龙蛰伏,与悠悠飘浮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绘就一幅浑然天成的壮美画卷。路边的野菊花肆意绽放,星星点点的金黄点缀在翠绿之间,肆意散发着淡雅的清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我贪婪地深吸一口,那清新纯净的空气瞬间穿透心肺,让我一路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久违的舒缓与慰藉。
终于,车子停在了那座承载着无数童年回忆的小院前。缓缓推开门,一股陈旧而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我笼罩。院子里的石榴树依旧枝繁叶茂,宛如一把撑开的绿伞。红彤彤的石榴似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灯笼,挂满了枝头,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树下的石桌旁,摆放着几件陈旧的农具,它们沉默地伫立着,表面布满了岁月深深浅浅的痕迹,每一道纹理都仿佛镌刻着往昔的辛勤劳作与生活印记。我轻轻伸出手,缓缓抚摸着这些农具,指尖滑过粗糙的表面,思绪如脱缰之马,瞬间穿越时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当年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的忙碌身影。
踱步走进屋内,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未曾有丝毫改变。墙壁上挂着的那些照片,宛如一部部无声的纪录片,清晰记录着我们一家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照片中的父母,笑容灿烂如春日暖阳,眼神中满是对生活的炽热热爱以及对子女深深的殷切期望。我轻轻拿起其中一张照片,目光定格在那熟悉的面容上,泪水不由自主地模糊了双眼。父母操劳一生,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成人,如今我们各自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可他们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只留下这一张张照片,成为我与他们之间珍贵而又残酷的情感纽带。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缓缓走向父母的房间,轻轻推开那扇陈旧的房门。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那是往昔岁月留下的独特气息,混合着回忆的味道,让人心中五味杂陈。那张陈旧的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仿佛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随时都会回来。我静静地坐在床边,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幼时生病时,父母焦急万分,日夜守在我的床边,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心疼,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每一个关切的眼神、每一次温柔的抚摸,都如同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我幼小的心灵;每当我遭遇困难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总是用坚定而鼓励的目光看着我,轻声安慰我、鼓励我,给予我重新面对的勇气和力量。他们的爱,如同那永不熄灭的温暖阳光,毫无保留地照亮了我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角落。
夜幕愈发深沉,明月高悬于浩瀚夜空,洒下清冷而柔和的光辉。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院子里,仰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任由思绪如纷飞的雪花,肆意飘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句千古绝唱,此刻如同一把锐利的钥匙,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父母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爱却如同璀璨星辰,永远熠熠生辉地留在了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坚信,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一定过得安宁而幸福,如同这月光下静谧祥和的故园。
一阵轻柔的微风吹过,带来了阵阵馥郁的花香,那是院子里的桂花在悄然绽放。我轻轻闭上眼睛,全身心地感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在这个中秋佳节,虽少了父母在身旁的陪伴,但我并不感到孤单寂寞。因为我深知,父母的爱早已化作我灵魂深处的一部分,无论我漂泊到何方,他们都会在我身边默默地守护着我,给予我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夜深了,万籁俱寂。我起身缓缓回到屋内,躺在床上,月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我的脸上,仿佛是父母温柔的抚摸。我轻轻地闭上双眼,在心中默默地祈祷:愿父母在天堂安息,愿他们的爱如同永恒的灯塔,永远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伴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春夏秋冬,让我带着这份爱与期望,勇敢无畏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这个中秋,在农村老家的故园里,我沉浸在怀旧追忆的情感洪流中,泪水长流。但我亦明白,生活的车轮不会因悲伤而停止转动,它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情感继续前行。我会怀揣着父母的爱与期望,坚定地迈向未来,让这份爱成为我生命中最璀璨的光芒,照亮我前行道路上的每一处坎坷与荆棘,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作者简介:
熊全荣,中共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税务报》《中国文艺家》《微型小说选刊》等有作品发表,偶有作品获奖。现就职于临川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