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我在乡村老家,在恬淡的心境里,品读秋写给人间的诗行,欣赏秋高气爽的远阔,享受春华秋实的丰硕。
行走乡间,杨树、椿树、楸树叶子由绿变黄变红,树枝挽留不住叶的心,任其随时光零落,飘向大地的怀抱,化为春泥去护花。
银杏树用春夏日月精华制成了金镂衣,像一个个凯旋的将士,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垂柳则显得恋旧,绿色的叶片还绣在枝条上,在秋风里舞出春与夏的韵律;野草悄悄的换上了淡黄色的裙裾,用沙哑的声音唱起《秋之赞歌》;秋虫们录制了一盘神曲之后,已开启了静音模式。
坡地里,拖拉机轰鸣着为现代农业高调代言,翻耕着秋田。面对这快节奏的机械化,我更留恋于原始的耕作方式,喜欢听黎明的夜空里扶犁的把式们赶牛的吆喝声。在那个慢字当头的年代里,几犋牲口,犁着数百亩的土地,慢慢悠悠,不急不躁,对脚下每一寸土地精耕细作。挥洒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踏实。不用担心土地硬化和污染,更没有转基因种子带来的恐慌。
从秋收到播种这段时间,土地做了短暂的休养生息。为播种新的希望,庄稼人把土地打扮得平平坦坦,细碎均匀。走在田间小路,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近年来,家乡农田的种植结构有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粮食作物,而是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作物。一块块田野,碧海茫茫,一派“果实累累满园芳,玉手纤纤采撷忙”的景象,让广袤的秋田多了几分妩媚和豪情。远远望去“叶中浮,蔓间纡。野珍恰似繁星布。”自然之神在单调的画板上涂抹了一笔油彩。
今年秋天雨水多,两天一小雨三天一大雨,渭水秋歌,汹涌澎湃,野鸭拨波金缕碎,白鹭踱步玉沙融。太白积雪犹常见,秋色空蒙含远黛的灵动画面栩栩如生。
我从小生长在这里,家乡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每次踏上这块土地,我犹如投入了母亲的怀抱,心怀感恩。从出发又回到原点,重回心灵的驿站。卸下旅途的行囊,远离世俗的喧嚣与浮躁,怀着从容与淡定的心情欣赏质朴而曼妙的田园风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和夏日相比,乡村的夜晚多了几分宁静。没有了蛙鸣虫吟,偶尔有几声犬吠。傍晚,带着孙女到村外走走,她天真地问我:奶奶,乡村的夜晚咋这么宁静?我说:是为了让你看星星点亮了夜的天空。孙女拉着我的手沿田间小路,沐浴秋风,踏着月光慢慢地行走。丝丝凉意阵阵袭来,我给小孙女讲起我童年的乡村记忆。
这个国庆假期,我住在乡村老家,体会收获的喜悦,也唤起我凝重的思考。古老的乡村紧随时代的步伐,换上了新潮的时装。漂亮的洋楼,平坦的街巷,明亮的路灯,整洁的环境,无死角的监控。而在这繁荣的背后,也引发几分担忧。留守儿童的教育,大龄男孩的婚事……
我默默地祈祷:愿明天的老家乡村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