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张诗彬(素墨)
第一次与你相遇,是童年
在涪江的秋水里,你像一朵白玉莲
盛放在我稚嫩的眼睛里
后来,在幽长的小巷与你相遇
你一寸一寸拔高了我的身影
轻轻揉甜了我的梦呓
再后来,我在寂静的林间与你相遇
让我沉寂的心海荡起了涟漪
从此,我的青春不再迷离
时光辗转,我们在陌生的村庄相遇
在荼蘼花盛开的夜晚,你悄悄地来
温润的光,给我增添了理想的希冀
每到这一天呀,我们总会相遇
你虽不言,却总有我懂得的话语
让我单调的日子,充满了生机
今晚,李白又开始醉吟了!他吟的月
和我童年涪江的那一轮,竟如此相契
酒香漫过千年,熏染了我纸笺上的诗意
写于2006年8月农历十五子夜2023年修改
江河是月亮的镜子
张诗彬(素墨)
近几日,天总是灰蒙蒙的,细雨绵绵。
雨丝,轻柔如纱,纷纷而下,密密地斜织着,静静地交错,交错成一张薄如蝉翼的网,给涪江增添了迷蒙与神秘。
我伫立在雨中,看着那清婉迷离的雨帘,那一丝一缕的柳絮在雨中起舞的姿态,我已然陶醉在了这迷蒙的雨夜里。
都说细雨撩情丝,被浸湿的思绪,如涪江水面的雨纹蔓延着。凝视这雨雾朦胧的江面,那片能照得见月亮的水,让我想起儿时那些过往来。
小时候,常常和凤一块去江边玩,水温温的,清澈透明。水里有许多鱼游来游去,那些细长细长的鱼用尖尖的嘴戳我们的小腿,痒痒的,还有丁点刺痛。我总爱弯下身子对着水面照见自己。鱼儿游过来,我快速的把手伸进水里,偶尔也有小确幸,捉上一两条鱼总算获得瞬间快慰。水里是碧蓝的天,鱼儿追逐嬉戏,天在水里像绸缎一样舒缓的折叠来折叠去,形成梦幻般的波纹。常常这个时候我会用手指去摘波纹上的棉团,手指刚触到水面,棉团像太阳底下的雪花瞬间融化得无影无踪。儿时的世界总是那么魔幻,那么充满好奇。而那样的午后,也是我记忆深处对童年时光最美好的记忆。
凤,虽离我远去,但时间的长河总是抹不掉哪些儿时美好的记忆。
时光像流星一般带给我梦幻和快乐,却又毫无保留的一并带走。回头望去,时光带走的,不仅仅是我的童年,我的童趣,还有青春和美貌,还那些我挥之不去的人和事。唯有涪江的水,还像从前那样映着月亮——原来河流不只是月亮的镜子,更是照见我过往的人生镜子。
每一个月亮掉进江里的夜晚,便是童心徜徉的世界,但总是外婆最担忧的时候。她不停的看墙上老旧的挂钟,然后站在吊脚楼楼廊上自言自语:“耍疯了,耍疯了,又不知道跟那个疯丫头去捉月亮了……”。然后,又会遭受半小时的面壁惩罚。水中捞月好像是儿时特别有趣的,也好像是特别荒诞的游戏。
脚踩在水里,小手伸进微凉的秋水,轻轻的去捧水里那朵“白玉莲”。水纹把白玉莲漾成了碎片。第一次算是徒劳了,只好傻傻的等待重新聚成完整的模样。再一伸手,粼粼波光中硕大的白玉莲却散成了一颗颗银星。这份明知捉不住,却偏要尝试的天真,是童年最过瘾的乐趣。甚至痛快到忘记回家,忘记会被“面壁思过”的惩罚。
童年的月亮,小巷的月亮,林间充满浪漫的月亮,那个陌生的村庄,荼靡花盛开时的月亮,如今与李白共吟的月亮,都是我生命的印记。就像此刻涪江映着的月,无论我走多远,只要回头望,它总在江里照着我——成长的委屈,漂泊的孤独,我都愿意说给这轮江月听。而它总能接纳我所有没说出口的情绪。
月亮与我有着无比通透的默契。无论走到那儿,只要见到,它虽无言,我却懂得。
今夜,秋水又映照出一轮明月来,月亮还是那轮月亮,涪江还是那条涪江,当年蹲在江边“捉月亮”的童孩长成了回望过往的人。而每次看月亮,心底都会冒出和童年有关的柔软,也禁不住偷偷的笑出声来。
于2023年8月农历十五夜
作者简介:张诗彬(张平),笔名素墨。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诗刊子曰诗社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字,散文诗歌及古诗词,作品多刊登在《西南文学》、《大中华文学》以及各家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被重庆电视电,合川电视台“合川之声”诵读播报。散文诗《太阳底下最圣洁的灵魂》2019年刊登在中国劳动导报。
写作,不求精湛,但求入心;
做人,不求完美,但求本真。
素墨:素心若简,墨香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