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口 里 的 皱 褶
作者:张鑫
走进汉口里,恍若翻开一本泛黄的城市相册。那些刻意复刻的老建筑、铜像与招牌,虽是新物,却像时光机上的按钮,轻轻一按,便将人带回老汉口的繁华旧梦。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音上。我想象百年前,这里该是商贾云集的盛况——挑着扁担的小贩在人群中穿梭,黄包车夫拉着长衫客人在巷弄间疾行,茶馆里飘出汉剧的咿呀声。那些静立的铜像,当年可是活生生的人啊!卖热干面的老师傅手腕翻飞,绸缎庄的伙计在柜台后拨弄算盘,报童挥舞着刚印好的《汉口新闻》。老汉口的烟火气,就藏在这些日常的褶皱里。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拐角处的老邮局模型尤其引人遐思。绿漆木栅栏后,仿佛还能看见穿西装的买办们寄送国际信件的匆忙身影。这里是内陆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西洋的玻璃器皿与景德镇的瓷器在此交汇,英国的毛呢与汉口的桐油在此交易。当年汉口码头的货轮鸣笛声,该是整座城市的背景音吧?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站在仿制的"和利汽水"招牌下,分明能听见时空交叠的声响。老字号以网红奶茶店的形式重生,铜像旁穿着汉服直播的姑娘,正用手机向世界展示这座城市的古今交融。武汉的基因里始终流淌着开放的血液,从百年前的"东方芝加哥"到如今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和中部崛起的支点,商业精神从未改变。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暮色中的汉口里渐渐亮起灯笼。远处,武汉天地的玻璃幕墙正倒映着璀璨星河,长江两岸的灯光秀已开始上演。江城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汉口里是它的序章,而光谷的未来城、车谷的智能工厂,正在书写新的篇章。老汉口的商魂未远,新武汉的征程方长。
离开时回望石巷,忽然明白:所谓城市文脉,不在仿古建筑的飞檐斗拱间,而在这种永不停歇的新陈代谢里。从老汉口的码头文化到今天的"设计之都",武汉始终在时光的河流中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既不忘来路,亦勇往前行。
2025年06月18日于武汉
【作者简介】
张鑫,男,196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竹溪县发改局退休干部,武汉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