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山景区内保存有始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和阵容庞大的齐国屯兵营,还有道教圣地峰云观、青云瀑、天麻峪等,无声的美丽景色,共同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下的峰山(长清)县军民同敌人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历史;大峰山革命历史展馆,再现着当年发生的一些故事。
1942年面对敌人碉堡据点林立、强敌数倍于我、三天两日对根据地进行“扫荡”、“清剿”的严酷形势;“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还能不能坚持下去,怎样坚持下去?”确实成了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峻问题,县委书记尹笠夫和侯筱章政委、宋泮池大队长、张立信副政委等大队领导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坚持把抗日游击战、持久战的军事思想与大峰山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决执行上级提出的“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方针。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坚决镇压汉奸特务,带领峰山县大队和各区中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战斗。我峰山县大队不仅没有撤出根据地,反而越战越强,逐渐在大峰山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
1943下半年,时任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的侯筱章,带领峰山县人民渡过了抗日战争最困难岁月,9月结束了小部队活动,峰山县大队集中起来,攻打盘踞在各区的敌伪据点,至10月,连续攻克了七贤庄、东障、孝堂山、及三区东辛庄6处敌伪据点,打了许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给敌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鼓舞了峰山县抗日军民的斗争热情。高家崖据点位于大峰山山区中部,是山区中最大的一个据点。打下高家崖据点整个山区根据地就能连成一片。
1944年春,县委书记兼独立大队政委侯筱章决定拔掉这个“硬钉子”,他和大队长宋泮池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为了打下高家崖据点,根据县敌工部提供的情报,大队又多次进行侦查,决定对高家崖据点给予强攻。关于如何打下这个据点,大队召开了“诸葛亮”会,发动大家出主意,提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干部战士对如何打好这一仗眼明心亮,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战斗热情。战前各连队开展了思想教育,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是我军的特长,更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临战前一天晚上,大队又召开了会议。
侯承寿说:“咱们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现在部队集中起来,就是要打大仗,打硬仗,发起大的攻势消灭敌人。头几天我和几位连长去侦察了高家崖据点的地形,现在决定,明晚去打高家崖据点。具体部署是:一连主攻、三连做预备队、二连一部分埋伏在润雨泉山口,阻截张夏的增援之敌;一部分埋伏在孙庙,准备打万德的增援敌人;七区队埋伏在小岭,阻击圣佛站据点的增援敌人;三区队部署在黑峪,准备打马庄据点增援的敌人。明天夜里十二点进入阵地。”宋泮池大队长接着说:“高家崖据点是敌人的中心据点,把它打掉,对敌人威胁大。主攻部队要坚决拿下来,无论代价多大,决不能动摇。”一连长郭哲生立即站起来说道:“保证完成任务。”会后,各连队根据各自战斗任务,去做准备。
部队特别抓紧了攻坚战的战术技术准备。各连都练习攻坚战术动作。其中“架云梯”、“炸碉堡””攀爬高墙”技术,着实使人大开眼界,由衷赞叹。“架云梯”有多种方法,但多是以迅速登上制高点为决胜前提,架梯必须果敢、迅速、乘虚而入,所以常用的有各种轻便简单的梯子,以便于快速把梯子竖起来。所谓“炸碉堡”,就是把五公斤左右的炸药包绑在一根木棍上,练习用一只胳膊夹住5公斤炸药包,单只手臂匍匐前进,其炸药的爆炸威力足以使直径三十米内的敌人全部震昏倒下,失去战斗力。“攀爬高墙”就是练习胳膊和手臂力气,运用前面带铁锚的绳索,抛出绳索攀岩而上,熟练协调全身动作。战前,我军按照大队作战计划,确定了主攻连,突击排又组成了突击队(组)、爆破组、火力组和攀岩组。而在分配任务时,各连连长争当突击连,各排排长争当突击排,各班班长争当突击班和爆破组,战士们则争着报名当先锋打头阵。在营、连召开的攻打高家崖“诸葛亮会议”上,干部战士争先献计献策。一时间,处处进发出我军特有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芒。
农历4月的骄阳还是火红火红的,但峰山独立营战前练兵的热情更高。根据地村头、田边、沟壕、房顶、悬崖峭壁都成了练兵场。连排指挥员个个精神抖擞,带领战士反复演练各项攻坚技术。卫生队组织卫生员、担架员演练战场救护动作。后勤分队则反复检查弹药。我们的干部战士听说要准备打敌人据点,日日夜夜都处在高度亢奋之中,虽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腰酸背痛,也全然不顾了。
经过战前准备,根据事先侦察,从连到排的各级指挥员都仔细听了侦查人员的对高家崖据点构造的全面介绍,并研究了攻打具体方案,从突破口的选择、接敌运动的道路和队形、火力协同、轻机枪和及步枪火网的组成,到爆破组和突击队的出击时机等战术技术动作,都一一作了研究和讨论。各尖刀班还根据作战方案进行了模拟攻打,开展了攻击前的阵地练兵。如此,指战员们大大增强了攻下高家崖据点的信心。
据内线报告,当时守敌有日军的一个小队的鬼子和伪军团100多人的伪军,战斗力较强。为了出其不意打击敌人,部队在夜间急行军来到马山根据地,在此稍作休整后,利用夜间从马山北边螃蟹沟到五峰高家崖,沿途山路崎岖,密林遍布,有利于部队隐蔽行军,这就给县大队长途奔袭,出奇制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战斗由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侯筱章指挥,由一连长郭哲生、二连有张鹏。除留三连一部分战士执行保卫大峰山根据地和钳制敌人进剿任务外,县大队主力部队的一连担任主攻,二连三连、四连全部出动。一连连长郭哲生带着部队,隐蔽在据点附近,从西南角突破。第二连埋伏在润玉泉山口、阻击张夏的增援敌人;一部埋伏在孙庙,准备打万德增援敌人;四连部署在褚科,阻击崮头、宓村铺据点增援敌人;三区队部署在黑峪,准备打马庄据点出来的敌人,埋伏在公里两边,监视从不同方向赶来的增援的敌人,负责打援;三连作为预备队。
夜间十二点,一连按照部队的作战部署,推进至各自的攻击位置,完成了对高家崖据点的包围,秘密接近据点的西南角,在集中火力的掩护下,竖起梯子飞速登上围墙,跳进院内,展开肉搏战。占领了突破口,横扫敌人,至此,据点的外围阵地和东西南北高地,全部为我军占领。我军的铁臂将高家崖据点箍得死死的,据点内之敌完全成了瓮中之鳖,我军进而和敌人展开了刺刀战。后续部队也紧跟着上了围墙,跳进院内和敌人激烈的搏斗。
就在这一刹那,突击一连郭哲生一跃而起,高呼:“同志们,冲啊!”全连战士展开勇猛冲锋,像离弦之箭冲进据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冲杀,将敌人全部消灭。伪军中队长陈振生被活捉,除打死打伤的外,俘虏敌人六十余人,缴获各种武器六十多件。战斗结束之后,部队转移到归德的土屋、贾庄休息整顿,几天后返回五峰山区,围困马庄据点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