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长安美丽侗乡系列
(四、五、六)
作者:殷汝才
(四)长安在旧社会是盗匪横行的极乐世界
长安因地处偏僻边远,“天高皇帝远”,素来是强盗土匪聚集横行的极乐世界,
1.大土匪周宝臣火烧横岭乡。民国7年(191年)大土匪周宝臣(祁阳人),在长安一带做鸦片生意,百姓恨之入骨,一些有识之士就组织起来,先后三次搜缴了他的鸦片,使他亏了大本,就横下了一条心,卖了家当,为首组织了一个大匪帮。民国7年5月9日至10日,周宝臣扬言“对长坪以下一条河水绝不放过”(因带头烧鸦片的乡团总是长坪人刘老丙)。5月19日,周匪500多人猛扑而来,刘老丙带的团丁用土枪土炮全不是敌手,土匪从三才堡开始烧屋,沿河而下烧到兰头、长坪、大寨、岩寨、老寨、顶寨、牛石的三排、黄羊和六马十多个村寨,五百户人家烧得精光,死难者数十人。窜到通道的临口才停息下来。当时整个横岭乡一片火海,几天几夜火光冲天,乌烟瘴气。害得几千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哭天叫地,哀声一片,田土抛荒,居无住所,只得挖蕨粑救命,搭棚寮栖身。恶有恶报,周宝臣于1919年被绥宁、城步、武冈三县联合剿匪总队长(1926年任中共绥宁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彭作述(绥宁盐井洋滩村人)率部开赴武冈活捉了,民心大快。
2.尔后又相继有土匪张荣卿、曾鸡公、王妹崽、杨大林等10多伙匪帮轮番骚扰洗劫,以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张荣卿,洞口黄桥镇人,为匪30 多年,为湘桂黔边境的大匪首,他经常扬言:“老子本姓张,坐在石下江,上至云南贵州,下通黄河长江。”据统计,他一生亲手惨杀的达500多人,仅在石江强奸的就有80多个妇女,他恶惯满盈。1951年2月4日,走投无路了躲进石山背岩洞里,被1000多名民兵、农民配合解放军围捕。开枪、扔手榴弹都无反应,农民就在洞口堆满干柴,烧起辣子,用风车吹进洞里,周受不了了,就饮弹自杀了。但洞太小,尸体取不出来,就将其头和手砍下来才搬了出来,又举着其头颅游街示众。这就是张荣卿的下场,也是长安人民久所期盼的。
此外,平时零散匪盗和流氓地痞也寻畔滋事,突如其来,欺压、鱼肉百姓,更是常态。
3.民国28年(1939年),陈美容匪帮又骚扰长安。杀了七冲岭的防空哨哨长和哨兵,将老百姓的财物抢劫一空,还抓走了百姓5人,至今生死无果。
4.匪首罗亨沛、兰灵耀本是长安人,但他们不甘心灭亡,妄图东山再起作垂死挣扎,又骚扰长安。1950年,全县已经解放,但伪乡长罗亨沛与兰灵耀等反革命残渣,贼心不死,负隅顽抗,妄图死灰复燃。就与盘踞在绥宁的土匪勾结,网罗旧社会的伪军政人员,残渣余孽,土匪恶霸,不法地富,流氓地痞,组织所谓的“中国反共救国军”。6月下旬在长安、横坡、牛石一带抢劫国库,掠夺民财,杀害农会干部,妄图扼杀新生政权,扰乱社会治安。
我人民解放军连夜进山,开展声势浩大的清剿运动。8月下旬在六马击溃了杨朴匪部,9月30日,土匪在长坪抢劫行凶,解放军清晨赶到,将土匪追到晏菜冲展开激战,当场击毙了土匪龚建业、刘俊,对多数匪徒则令其自新投诚,不予追究,分化瓦解。直到1951年最后活捉并处决了匪首罗亨沛、兰灵耀,才了结了千百年来连续不断的匪患。
6.新生反革命杨光益又搞预谋暴乱。
从1949年解放,过了7年安稳的好日子,但不料到了1957年,在长安(当时叫西南乡)横坡又发生了一起新生反革命预谋暴乱事件。广西的杨光益,1953年从部队转业回乡生产,因好逸恶劳,对政府不满,进而发展到进行反革命暴乱活动。在横坡及龙胜、通道边境一带,煽动蒙蔽、裹胁一些不明真相、觉悟不高的群众,组织所谓的“中国人民自由军”。鼓吹配合台湾反攻大陆,迎接第三次世界大战,扬言要抢乡政府的枪支,夺取政权到南山修飞机场。并公然猖狂地带领匪徒,冒充基层干部混入村里召开的积极分子大会,安排匪徒将鸟枪安在会场外谋杀国家干部,因见主持会议的县公安局干部手持短枪在会场压阵,自感力不从心,才未敢动手。后经周边三县公安局联合侦破,历时几个月将该反革命预谋组织破获,依法处决了杨光益等首犯。对一般胁从犯,从宽分化瓦解,才将这个现行反革命组织镇压下去。
从1918年至1957年的39年中,遭受了十多股强盗土匪的践踏,平均4年就有一股土匪在这里横行。可想而知长安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是什么境况。相信听者都会为之惊怔。
这个千百年来动乱不堪的大山窝直到1957年以后才真正实现了安定的升平局面。
(五)长安话也是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长安话”是长安的普通话,解放前叫她作“长安官话",她此词清晰、清秀文雅、平和亲呢、易懂好听,也是这里特有的地方语言文化景观。她的发源地就在长安营古城。她不是北京话,但带北京腔,也带广西龙胜、通道、靖州和长沙活腔,是多种语言的综合体。其由来主要是清乾隆年间、镇压苗民起义将长安(原名叫上火寨、长安坪) 原有的土著苗、瑤民驱赶到广西孟山去了(注:据说只留下一户李姓之后),设立的长安营,1000多官兵都是从湘西、广西、湖北、江西、河北、山东等地而来的,并多数这里安家生活,从外地带来的方言,在生活中相互交流、渗透、影响、年深月久就逐步自然融合形成了这种南腔北调的“长安活,经语言学家鉴定,她不是北京话,而是属西南官话的一支,具体归属西南官的桂柳片语种。外地来长安的人,都把听长安话当作一种享受。在这个深山角落里,竟然存在着这种奇特的语言文化现象,难道不使你觉得神秘莫测么!
(六)长安山歌节的由来(探析)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山歌节,现已是全县人民的一块享誉海内外的金色名片,现代的山歌节是1998年由原长安营乡(当时分为长安营和岩寨两个小乡)政府兴起的。第一届长安营山歌节很节俭,只花了3000元,但办得热闹隆重。尔后相继以长安乡名义在长坪、大寨逐年举办,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影响。后为了更好发展全县文化和旅游事业,2010年就升作县里举办,这次还邀请了宋祖英、苏有朋等明星参加,从此规模、档次、影响大幅度提高。2014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到长安考察时表态,此后又提升为省文化厅主办,市、县承办,并确定升格为“湖南四大节庆”品牌之一。近年来,又吸引了国内外著名歌手和艺术家参加,就这么定型下来,成为城步乃至省、市的盛大节日。2015年开始举办全国山歌歌王争霸赛,先在全国分赛区评出歌王,六月六在城步举行山歌节开幕式及颁奖典礼,有力地助推着苗乡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如2015年的山歌节,通过山歌搭台、经济唱戏,带来了22亿元的签约项目资金。
但远期是因何故兴起的呢?尚未定论,现初考析,可能与明清时期苗民起义有关。长安侗、苗、瑤人民历来就喜爱山歌。传统山歌这么唱道:“山歌不是人发癫,从前古人唱在先,先有老来后有少,先有日月后有天。”后明清时苗民起义都把山歌作为政治鼓动的精神武器,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乾隆五年六月初六日,清兵指挥官刘策铭发兵长安坪,兵分两路围剿长安义军,在白水洞龙开口和老寨吃了大败仗,千总张文瑛、把总王宗仁、张童在龙开口毙命、众上兵在竹岔山、牛石坳至长安的多个山头上看到义军插满了战旗,山歌此伏彼起、惊天动地,从六马来的清兵看到同样的阵势,见势不妙,怕中埋伏,就退缩六马、从牛石方向来的清兵陷于孤军无援,被义军的滚木磊石打得尸横遍野。义军尝到了甜头后看到了山歌的作用,士气更高,累累获胜。后人为纪念义军的英勇作为,每年六月初六,就自动集结,唱山歌、摆歌台,年复一年,就约定成俗,成了习惯兴起了六月初六山歌节。具体从哪年开始,已无从考证。这里抄录了当时义军的几首山歌,供考析参考。
①苗瑶侗家往深山,同饮山泉心里甜。
官府本是吃人兽,不让峒民得平安。
②九山九岭官家占,峒民心中怒火烧。
蒙能父子是好汉,撒豆成兵法术高。
牛角一响刀出鞘,蜂拥上阵刀对刀。
杀得官兵马打滚,跪地磕头忙求饶。
③蚩尤后代斗志高,盘瓠子孙胆气豪。
五省官兵压不住,日夜奋战歌声高。
没有钢枪举梭镖,没有弓箭削竹刀。
杀得官兵心胆寒,死的死来逃的逃。
④官有万兵我不怕,我有万山阻挡他。
其来我去深潜伏,他一离去我追杀。
⑤长坪水,日夜流,流不尽的泪和仇。
苗瑶不甘受欺压,高举义旗争自由。
⑥吃辣要吃朝天辣,苗侗好汉不怕杀。
砍倒官家高枕睡,头落不过碗大(个)疤。
还有一种传说,兰头团里有个土地祠,敬奉的叫“山歌土地”。侗家男女小伙学唱山歌,先敬这个山歌土地,就能开脑清醒、思路敏捷、越唱越会唱。对歌时,可以信口拈来,对答如流。解放前上下侗寨过春节玩龙灯串寨,串到兰头时都要去敬这个山歌土地。这虽然有迷信色彩,也不能说明山歌节兴起的时间,但起码可佐证这里侗乡人民对山歌的迷恋和执着,到了将其神化的程度。
【作者简介】
殷汝才,笔名兆平,男,中共党员,汉族,初中文化。1934年6月生于长安营乡长坪村。历任过村、乡文书、副乡长、乡(公社)党委书记、副区长、副科、局长、县委工交办副主任、组织部正副部长、县革委财贸组组长、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政工组组长、县革委常委、县委常委兼纪检会书记、党校校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市政协委员。
退休后担任过县委党史联络组副组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老科协正、副会长、省、市老科协理事、市老干书协理事、县老干书协、县老年体协、县诗协、县苗学会、县夕阳红艺术团顾问。为中国老年书法艺术家协会、省老年书协、省苗学会会员。“一五”普法时被评为市、省及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市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先后出版过《夕阳曲》诗集等7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