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儒斋主应邀在曲江书城唐诗分享会上发表“寻唐记”主旨演讲
传承文化,弘扬经典。10月5日下午,習儒斋主王博太先生以终南山文化学者、西北大学陕西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副秘书长身份,应邀出席西安市委宣传部在曲江书城二楼文化大讲堂主办的“诗意长安,心泊大唐” 唐诗分享会,并以“寻唐记——跟着太哥去游学”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引起各界专家学者与书城书友的好评与点赞。
当日下午三时半,主持人李明开场并邀请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李朵先生致辞,讲述此次唐诗分享会主题理念,从空间(长安)、时间(大唐)与心灵(心泊)三个维度,开启一场沉浸式唐诗之旅。邀请张效东、王博太、张国柱、麻天阔等嘉宾做主题分享,并由生命成长教练、唐诗双诗诵读主理人晶晶诵读王维诗歌和主持圆桌对谈,围绕 “当代人如何重返诗意长安” 议题,从精神内涵、城市建设、文旅体验与国际传播角度,展开思想碰撞。活动持续将近两个小时, 重点解读王维诗意中的长安山水如何成为人们的精神栖居地,为“心泊大唐”提供禅意与安宁的维度。
如何将“长安”定义为诗意空间,将“大唐”定义为精神故乡,各位分享嘉宾就西安打造唐诗之都为城市赋予诗魂把握方向,阐述唐诗如何塑造长安的永恒魅力,如何通过城市空间、文化活动,让这份诗意可感可触,实现“心泊”。 此次参会嘉宾结合唐诗之旅、唐诗之路、唐诗之都以及唐诗人的命运足迹,以“诗”为导游之图,带领诗友行走终南山辋川、樊川、黑河仙游寺、曲江乐游原等具体地标,讲述诗句背后的盛唐生活画卷与人文气息。
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蓝田文化研究》主编张效东先生重点讲述王维在辋川的历史遗迹,让“大唐”活起来。芈月书院院长、唐诗之路研学港双语读唐诗项目负责人赵雪女士用中英双语诵读长安唐诗名篇,分享唐诗英译的妙趣,展现长安诗意如何跨越语言,奏响世界共鸣声音,为“心泊”赋予国际视野。
此次唐诗分享会上,以《寻唐记——跟着太哥去游学》的古城长安唐诗文化旅游资源考察笔记为切入点,分享长安唐诗之都组委会的实践成果,以及落实西安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的学术设想。将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就像唐诗讲究平仄格律与诗句的起、承、转、合一样,每个阶段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诗人和唐诗名篇,《習儒斋》公众号将在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实践中,积土成山,徐徐图之,讲述唐诗人故事,破解唐诗背后诗人生平际遇和生命灵魂。
从2019年以来,習儒斋主王博太先生自古城墙内移居长安城南少陵原,就致力于长安唐诗之旅考察研究,并发挥纪实文学创作职能,开拓“跟着太哥去游学”实践,从曲江出发,去过杜公祠,去过终南山,沿着樊川,贯穿终南大道文旅走廊,记录游学感悟变成文章。并以长安唐诗之旅组委会副秘书长和唐诗文化旅游志愿者身份,加入三秦文化研究会,挖掘长安唐诗之路文化资源,提出唐诗之旅、唐诗之路、唐诗之都文化品牌,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展开行动。已经形成《跟着太哥去游学——寻唐记》书稿收录文章134篇共计58万字。讲述内容从唐高祖李渊武德之治开始的三百年间历史与现实互动文学故事。我的门前风景,您的诗和远方。希望本书为古城西安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推广宣传做贡献!
此次“诗意长安,心泊大唐” 唐诗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参会嘉宾围绕分享话题各抒己见,特别是两位女士的双语诵读唐诗,展现出大唐开放气象备觉鼓舞,无论是在蓝田辋川建设王维纪念馆,还是在周至黑水峪口建设白居易《长恨歌》纪念馆,以及在长安城南翠花山打造西安唐诗之路研学港基地,或者在提问力学院引领策划下,将“诗意长安·心泊大唐”唐诗分享会持续在古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各个文化场馆持续开展下去,都将成为西安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的实际行动!
最后,参会嘉宾和活动执行方代表以及曲江书城的书友们集体合影留念!提问力学院相关工作人员还通过新媒体对活动盛况进行了现场直播,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和品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