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湖:一泓清浅洗尘心
作者.隆振高
长沙之西,麓山余脉蜿蜒处,隐藏一泓碧水,那就是观音湖。他不及梅溪湖的流光溢彩,也无松雅湖的游人如织,却被金地三千府的万家灯火温柔环抱,静得像一首未被惊扰旳诗。从洗心禅寺前的柏油马路往东南行走三百步,高三十米,长一百五十米的绿色堤坝便横在眼前,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轻轻隔开。
堤坝之南,一道铁丝栅栏蜿蜒伸展。栏内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山林。修竹万竿,翠叶婆娑,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杂树生花,或粉或白,点缀在浓绿之间,空气中浮动着草木的清香。多少回,人们望着那片幽深的林阴,总忍不住想披荆斩棘而入,去探寻林间是否藏着山泉叮咚,是否有飞鸟衔着晚霞掠过。可森林防火的警示牌如一道醒目的界碑,终究只能让那份好奇心,停留在目光里,化作对大自然的敬畏。
堤坝左侧有一处缺口,被垂钓者踩出了一条浅浅的小径。晨雾未散时,便有三三两两的钓客扛着鱼竿而来。鱼钩垂入水中,涟漪一圈圈荡开,连同岸边的芦苇也轻轻摇晃。夏日里浓阴如伞,挡住了毒辣的太阳,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淡淡的荷香;冬日虽寒,堤坝却成了天然的避风港,晒着暖阳垂钓,倒也惬意。最妙是中秋前后,桂花飘过堤坝而来,香味弥漫,沁人心脾。这般景致,比起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孤寂多了几分暖意,心境也跟着旷远空灵起来。
湖中常有野鸭嬉戏,三五成群,时而扎进水里觅食,时而扑棱着翅膀掠过水面,溅起一串晶莹的水花。静水无波时,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野鸭游过,便搅碎了满湖的光影,动与静在此刻完美交融。抬眼望去,湖的四面皆是别墅,红瓦白墙,错落有致,有的临湖而建,推窗便见碧波;有的藏在花木深处,露出一角飞檐。随意举起手机拍几张,湖光山色与建筑之美相映成趣,竟不输漓江的清奇,西湖的婉约,若是论起雅致,怕是能与庐山的别墅群一较高下。别墅背后,几十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线条简洁流畅,倩影倒映在湖中,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竟有几分黄浦江畔的摩登韵味。
治着湖岸漫步,走上堤坝,金山桥街道,黄金大道,中粮北纬二十八度,就在不远处。高速枢纽的东山下,洗心禅寺的飞檐翘角,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晨钟暮鼓,声穿树林,飘落在观音湖面上,水波也染上了几分禅意。
银星路上的戴公庙,香火鼎盛,与洗心禅寺相距五里。戴公三兄弟是晚唐邵阳人,锄暴安良,济世恤民。长沙人民世代感恩,盖庙纪念。这昭示人们,凡圣本为一体,涤尽尘心大爱无我,人人皆成神圣。
若说观音湖是静的诗,那不远处的月亮岛便是动旳画。月亮岛形如弯月,浮在湘江之中,岛上绿草如茵,是市民露营,骑行的好去处。每到周末,便有许多人驱车而来,在岛上搭起帐篷,听江涛拍岸,看落日熔金。而观音湖,则像是月亮岛的另一面镜子,将那份热闹沉淀下来,化作温润的宁静。从月亮岛归来,再回到观音湖畔,便觉这里的静是多么珍贵一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人群的嘈杂,只有风拂树叶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暮色降临时,别墅的灯光次第亮起,星星点点地倒影在湖中,若撒了一把碎钻。钓客们收拾好鱼竿,踏着余晖而归,湖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站在堤坝上,望着这一湖碧水,忽然明白,观音湖的美,不在于名山大川的壮阔,而在于那份藏在都市角落里的宁静与雅致。它如一位素心女子,不争不抢,却用一泓清浅,洗净了往来者的尘心,也写下了属于自己的雅致与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