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霖漫记:一院湿意与半笺愁思
王芹
墨蓝色的天空像浸了水的宣纸,沉沉地压在檐角。秋雨便从这墨色里落下来,没有夏雨的急骤,也不似春雨的细碎,只是稳稳妥妥、缠缠绵绵地飘着,织成一张轻软的网,将整个院落笼在其中。它丝毫不逊色于院中的景致——秋风卷着雨丝掠过墙头,秋叶在枝头颤巍巍地托着水珠,就连墙根下的白菜、油菜,也都带着湿漉漉的欢喜。
白菜的叶子绿油油的,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在雨里挨挨挤挤地依靠着。叶缝间藏着几只绿虫子,正贪婪地吮吸着浸润了秋雨的汁液,叶片被洗得发亮,每一道脉络都透着透亮的光,像是把对秋雨的喜爱全都写在了脸上。南面邻居家的墙被雨水浸透,灰扑扑的墙皮泛着潮意,只剩屋檐下那一小片墙皮还留着原本的白色,像块被遗忘的补丁。墙面上的爬山虎枯藤早已失了盛夏的浓绿,黄褐相间的藤蔓彼此缠绕,有的像泥地里钻出来的长蚯蚓,紧紧贴在湿乎乎的墙面;有的枝叶舒展着相互靠近,细弱的茎秆碰在一起,又像几只昆虫在雨幕里窃窃私语。那些干枯的叶子卷着边,虽没有枫叶的火红,却带着一种沉淀的枯黄色,像极了窗帘上印着的素淡叶纹,成了这场秋雨里最妥帖的遇见。偶有一根还带着浅绿的藤枝,孤零零地从枯藤间探出来,用尽气力伸展着,像是在为秋天写一首关于生命不息的短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北方的秋雨,隔几年便会有这样一次缠绵不绝,不似一场急促的短跑,倒像场漫长的马拉松,更确切地说,是场接力赛——前一阵雨刚歇,后一阵便紧跟着落下来,把对秋天的热爱,全写在了这场无休无止的降落里。
秋风裹着雨丝吹过,院外的白杨树晃得东倒西歪,枝条没了平日里的挺拔,软乎乎地垂着。树叶却借着风势,用力甩动着臂膀,想把粘在叶面上的雨珠抖落,可雨丝太密,抖落了这颗,那颗又顺着叶脉滑下来。头顶的乌云还在缓缓流动,像是在提醒人们,这场秋雨的“比赛”才刚刚开始,要攒足了耐心,才能陪它走到终点。
院子里积了浅浅的水洼,潮乎乎的印记在地面晕开。刚用水泥修补过的地面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透着青灰色的冷光。忽然一片枯叶从头顶缓缓落下,像只疲惫的蝴蝶,轻飘飘地落在水泥地上,再也没了力气飞回枝头的家。我蹲下身看着它,叶片边缘已经卷翘、发脆,被雨水打湿后更显沉重,风又吹过,将它卷进不远处的水洼里,转了几圈,又被风裹着飘向垃圾桶旁,在雨水中翻卷着。那一刻忽然觉得,生命有时竟这样脆弱,也正因这份脆弱,让我对这场缠绵的秋雨,生出几分敬畏来。
就像李清照笔下“花自飘零水自流”,这秋雨里的飘零与湿润,总容易勾起人心底的愁绪。究竟是秋风惹了哪片乌云,非要把这般缠绵与相思,都写在北方的秋空里?
紧挨着垃圾桶的绿色水盆里,雨水已经满得快要溢出来,风一吹,水面便晃出细碎的波纹。这场雨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墨色的苍穹下,藏着太多未知的秘密,或许它本就是这场秋雨“马拉松”的裁判,慢悠悠地看着雨丝降落,也看着院落里的一切在雨里欢喜、在雨里沉淀。
不由得想起那些写秋雨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惦念,“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怅惘,还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绵长。原来这秋天的雨,愁就愁在它的缠绵不休,愁在它把时光拉得漫长,也愁在它总让人心底的情绪,像这雨丝一样,细细密密,剪不断,理还乱。可若没有这缠绵的秋雨,又怎会有白菜叶上的透亮,怎会有枯藤间的生机,怎会有这一院湿意里,藏着的半笺温柔与愁思呢?

王芹,大辛庄街道中学一级教师,爱好读书与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