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昨夜今晨(10月5~6日),正是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转换之际。经高人暗示,笔者志清守候在央视屏前良久,果然有欣喜大饱眼福,先睹为快一一据央视新闻今日(10月6日)“乙巳中秋”佳节零点报道,不久前,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训练。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隐身舰载机歼-35 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此时,笔者志清第一时间,随央视记者首次走进航空工业沈飞机库,独家探访正在生产的歼-35与歼-35A流水线。
通过“九.三大阅兵”,全球皆知:歼-35,是一款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的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实现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标志性装备。
……屏幕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介绍,相比于另一款舰载机歼-15 来说,歼-35 采用了高集成的设计,尽管体积变小,但信息化程度更高。在实际使用上,歼-15 和歼-35 两型飞机都会上航母,它们会配合使用,形成体系化的发展。
在航空工业沈飞机库,笔者随央视境头首次近距离观察了一架还没有涂装的歼-35A。歼-35A 是一型多用途的战斗机,具备对空、对地、对海作战能力。作为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 针对新的场景应用大量新兴技术,深入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和模式,实现快速研制、快速迭代。
据沈飞公司总工师介绍,歼-35 和歼-35A 这对“孪生双型”战机兄弟,还有一个共同的前辈,它并不是现役装备,却在中国航空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是航空工业沈飞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后来,该机被赋予了代号 FC-31,军迷们也亲切地称之为“鹘鹰”。
笔者想起,早在2012 年 10 月,就有军迷隐密传闻,“鹘鹰”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沈飞成功首飞。它的成功首飞,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同时研制两款新型隐身战斗机的国家。同时,“鹘鹰”也为后来我们国家的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今晨的央视播报现场,有位姓张的科研人员,是当时参与“鹘鹰”研制的技术人员,他说,“鹘鹰”的立项是在 2009 年 10 月,由沈阳所与沈飞公司共同研制。由于研制周期十分紧迫,研制团队创新研发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在过程中采用了边设计、边发图、边制造的并行工作模式。
央视屏幕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介绍,中国战机从歼-10、歼-15、歼-16 到歼-20、歼-35,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但还是面临成本高、升级难的问题。为此,他提出模块化设计思路,把战机分成几个标准模块,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驾驶舱这些都能像积木一样拆装替换。
这,唤起了笔者脑海中,不久前,我国首次在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训练的画面。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隐身舰载机歼-35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读者们想知道我国首款隐身舰载机歼-35如何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吗?随央视总台“空天逐梦”走进歼-35机库,独家专访总设计师孙聪院士,公开歼-35三大核心技术:隐身设计让对手“看不见”、高度集成小体积实现高信息化、双模式起飞,弹射、滑跃全适配!
看完了隐身舰载机歼-35,接下来,我们再去认识一下陆基型号歼-35A,这哥俩共同组成了“空海孪生”的作战体系。央视屏幕中,在航空工业沈飞公司机库,出现了一架还未涂装的歼-35A!隐身战斗机歼-35A,它采用的是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的设计。在布局上是单座双发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它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主要是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主要遂行夺取并控制制空权任务,打击敌方的战斗机、地面或者是海上的防空力量,同时它也可以拦截敌方战斗机、轰炸机、巡航导弹等空中目标。
然后,央视画面切换到了前不久福建舰航母电磁弹射歼-35A与“九.三大兵”……,昨夜清晨,业余军迷笔者再也睡不着了:一一一解放军五代机歼-35A公开了,那歼-X六代机还远吗?!于是一阙《霜天晓角》词评一气吟成:
金秋双节。
昨夜央视发。
五代战机震憾,
环球动、靓圆月。
梦绝。
军粉热。
歼三五腾越。
海空航母起降,
全天候、隐身杰。
一一2025年10月6日凌晨时事诗评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