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岁月零件的一封信
晨光像只懒猫,悄悄从窗台溜进来时,我的手总会不自觉地摸摸膝盖。这对老伙计呀,年轻时驮着我爬黄山像小鹿般轻快,追晨雾似一阵风;如今倒好,上下楼梯时总会“哎哟”一声,像老座钟里磨得光亮的齿轮,转动时带着细碎的声响,那是岁月的磨损。
人上了年纪,身子骨里的零件大抵都这般模样——心脏的阀门开合失了年轻时的脆生,关节的软骨也被时光磨薄了几分,牙齿不再锋利并脱掉不少。这多像我家那辆跑过二十万公里的老车:挡风玻璃上细细密密的划痕,是岁月签下的温柔落款;轮胎渐渐磨平的纹路,是时光碾过的痕迹,外漆不再那么亮,是风霜雪雨的洗礼。
常听人说治病如修车,这话实在贴切。车胎扎了要补,刹车片薄了得换,发动机吭哧作响就得拾掇拾掇。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咳嗽不止时就得吃几片止咳药,像给“发动机”清清积碳,让呼吸重归顺畅;关节酸了贴块温热的膏药,好比给生锈的轴承添点润滑油,驱散滞涩的痛感。可谁都清楚,再高明的修理也拗不过时光的刻度。汽车到了年限总要退场,人的生命亦然。治病治的是“不舒服”,是“不得劲”,却留不住光阴的脚步。想通这一层,便不再执着于“根治”的执念,反倒学会了跟这些老零件好好相处,疼了便歇,累了就停。
生病的日子里,倒让我悟出了养生的真意:真正的底气从不在药罐子的多少,而在心里是否亮堂。我认识一位老哥们,确诊肺癌后,依旧每天拎着鸟笼逛公园,听戏时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拍。他常笑着说:“大夫管三成,剩下七成得自己哄着自己开心。”这话一点不假——悲观失望像块浸了水的棉絮,越背越沉,能把日子都压得发潮;可心里乐观敞亮,就像春风吹进心田,连药片都多了几分甜味。疼得难眠时,我就闭上眼睛想年轻时在海边捡贝壳的光景,咸涩的海风扑在脸上,带着大海的辽阔;深夜无眠,便数窗外的星星,一颗两颗,像小时候藏在衣兜里的水果糖,亮晶晶的,甜意能渗到心底去。
疾病从不是老天爷的惩罚,而是生命悄悄递来的一张温馨提示:“慢点走,别错过身边的好风景。”它让我懂得,生命的长度或许由天定,但日子的温度,始终攥在自己手里。只要心里那盏灯还亮着,就算脚步慢了些,一步一个脚印,也能踏出满是暖意的时光来。
写于2025年9月28日
【作者简介】
李葆春,一位拥有41年军龄的退休军人,曾三次立三等军功,在职担任主官期间,所带单位及个人多次获评军级、大军区级乃至全军“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荣誉;是党龄长达55年的老党员,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如今已是76岁的古稀老人。
退休十余年来,重拾文学写作爱好,先后编撰出版自传体回忆录《人生无悔》及文学作品集《心潭清浅》《心海拾贝》三部著作,并在微刊文学平台发表作品百余篇。现任都市头条《当代文艺》社团大连分社社长,即便受耳聋、眼花、脑梗等多种疾病困扰,仍秉持“老骥伏枥”的精神,在文学沃土上不懈耕耘。
【主播简介】
一凡,本名刘丽霞。中共党员,曾在政府和国企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现为大连市语言艺术学会会员和大连八一朗诵艺术团团员。喜爱文学写作,多篇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热爱朗诵,享受语言艺术所带来的愉悦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