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人生
连载第十四集:心如止水
作者:吕松筠
窗外清风拂绿杨,案前书卷散幽香。
世间纷扰皆不顾,静观流云自徜徉。
所谓心如止水,从不是生命的沉寂,而是在喧嚣世间,为自己修一方澄澈的天地。心如止水,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一般人也很难做到,友人牟诚却做到了。
近日,在与牟诚的几次交谈中,对他又多了一些了解,特别是当聊到书法教学时,他的兴致很高。
以前,我对书法没有过多的研究,只是很崇拜那些知名的书法家,自从认识牟诚老师以后,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因为,我在帮他整理《书学小语》时,认真拜读了他的书法研习心得200集,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因而我也萌生了要学习书法的想法,于是,我们经常通过微信交流的方式探讨他自己整理的书法心得连载以及他的那本牟诚书语之《落笔闻声》。
通读了《落笔闻声》之后,对作者牟诚更加刮目相看了,同时,也坚定了续写《璀璨的人生》第十四集的信心。《心如止水》是这一集的名字,是我突发灵感想出来的,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采用。
我没有去过牟诚的书法课堂,但通过我们之间的谈话、交流,我能想象得出他讲课时的温馨画面:比如在某一所学校的一间书法教室。窗外的梧桐叶伴着细碎的阳光,微风穿堂而过时,带着檐角风铃的轻响,可教室里的他却仿佛隔绝了所有喧嚣。彼时他正俯身指导学生握笔,手腕悬停在宣纸上,笔尖蘸着浓墨,却不急不躁,只轻声说:“笔要稳,心更要稳,墨落纸上前,先让念头沉下来。”那声音不高,却像一汪静水,瞬间抚平了学生们初入教室时的局促,这份从容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他骨子里“心如止水”的本色,在书法教学里流淌,也在日常生活中闪光。
牟诚曾经和我说过:他的书法课,从不是急着教笔画、练技法,而是先教学生“静心”。他每次给新生上课,都不让他们碰毛笔,而是让大家坐在案前,闭上眼睛听窗外的风声、雨声,把心里的杂念像扫落案上的浮尘一样清理干净。他的声音很轻,却有安定人心的力量。等学生们再睁开眼,他才取出一张宣纸,握着毛笔示范“横画”——笔尖轻轻落下,墨色由淡转浓,线条平稳得像秋日的湖面,没有一丝颤抖。“写横要像走平路,脚稳,心更要稳,哪怕旁边有人说话,你的注意力也要只在笔尖和纸上。”他和我说: 有一回,一个学生练“竖画”总写歪,急得额头直冒汗,毛笔也握得越来越紧。他并没有责备,而是走过去,轻轻按住他的手腕:“你看,你一着急,手就抖,墨就‘慌’了,笔画自然就歪了。不如停下来,喝口水,看看案头这盆文竹。”那盆文竹叶片葱郁却不杂乱,每一根枝条都挺拔得恰到好处。“文竹长得慢,可它每一片叶子都长得扎实,书法也一样,慢不是偷懒,是让心和笔磨合,等心稳了,字自然就正了。”说着,他接过学生的笔,重新示范,这次他故意放慢了速度,让大家看清笔尖如何入纸、如何行笔、如何收锋。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宣纸上,墨痕缓缓晕开,像一滴墨滴在静水里,没有波澜,墨汁扩散分子运动有力。
牟诚的日常生活,更是将“心如止水”过成了寻常。我没有去过他家,但听朋友说,他家的书房很大,也很别致,浓浓的书香气息,据说,他家的书柜里除了许多中外书籍、名人著作,各种词典,更多的则是与书法相关连的书籍、资料、书画册以及各种各样的报纸样刊,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摞子高达近两米的书法作品文稿。我能想象得出来,那些虽有些泛黄,但依旧散发着墨香的、凝聚着牟诚心血的一摞摞的书法作品文稿、影视图书周报、夕阳书画园地,一定会被主人“深深地宠爱着”,“像对情人一样地对待她们”,她们也将永远陪伴着友人牟诚。如今,我与牟诚相识已经两年多了,我虽然不懂书法,但我喜欢写作,写作与写书法是一样的,都需要“静心”,在牟诚身上,我学会了“静心”。遇到烦心事时,我也会像他教学生那样,铺一张宣纸,写几个字。看着墨汁在宣纸上缓缓晕开,心里的杂念就像被墨汁覆盖一样,慢慢消失了。我也终于明白,牟诚的“心如止水”,不是消极的“不作为”,而是积极的“稳得住”。面对书法教学的琐碎,他稳得住性子,耐心引导;面对日常生活的平淡,他稳得住心境,从容享受;面对外界的纷扰,他稳得住本心,不慌不忙。墨香深处,是牟诚的澄明心境;寻常日子里,是他的止水本色。他常说: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风雨、遭遇纷扰,只要守住一颗止水之心,就能在喧嚣中找到安宁,在浮躁中求得扎实,把日子过成一幅淡雅的书法,一笔一画,都透着从容与笃定。牟诚最钟情于他的书房,因为,他的书房总是飘着淡淡的墨香,混着宣纸特有的草木气息,在午后的阳光里酿成一方静土。案头那方端砚已磨得温润,狼毫笔悬在笔架上,像待发的归鸿,而他常常是在写完字之后,或端坐在木椅上,或站在书桌旁,目光落在铺展的素宣上,周身的气息,竟比窗棂外的流云还要平和——那就是他几十年与笔墨相伴,养出的“心如止水”。记得有一次我们约好了一起去群众艺术馆采访,当时,他正在义和社区参加一个笔会,为了节省时间,我决定去笔会现场等他,顺便也一睹他挥毫泼墨时的风采。当我走进笔会现场时,恰巧看见他在第一个书案前聚精会神地书写,我在他身边站了许久,他却丝毫未觉,笔锋在纸上流转,时而轻盈如蝴蝶点水,时而沉实似山石坠地,墨痕浓淡相宜,行距疏密有致。我忍不住轻咳一声,他回头看了看我,只是对我点头示意,并没有搭理我,直到写完最后一笔“胸怀大志”的“志”,才缓缓抬腕,将笔搁在砚边,抬眼时眼里带着刚从笔墨世界抽身的温润,笑着问:“来了?”
后来,他和我说,这份专注,是岁月磨出的“止水心境”。 练书法如修心,笔要稳,心更要稳。 书法里的‘锋’,不在墨色浓淡,而在心里的定气。练书法就像沏茶,刚泡时茶汤翻滚,待沉下来,才能品出真味。他每日坚持写字,临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透着从容——横如平野,竖似青山,撇捺间藏着不疾不徐的气度,恰如他的心,任外界风波起落,始终守着一方澄澈。
听了他的话,我也很受启发,于是,我也开始学着在纷扰中保持从容:工作忙碌时,给自己留一盏茶的时间,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浮躁的心便慢慢沉静;与人产生分歧时,先让自己静一静,待情绪平复后再沟通,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原来心如止水,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以更清醒的姿态面对人生的起落。
和牟诚在一起,真的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朋友们常说的两段话:“与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大补;与快乐的人在一起是养生;与优秀的人在一起是养寿,愿我们都能在如意的交往中获得生命的最佳营养。”“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乐观向上。交朋友,决定了人生的质量,要想成功,必须结交优秀的人;要想轻松,必须结交简单的人。靠谱的人值得信任,真诚的人值得深交,成功的人拉着你进步,懒惰的人拖着你退步,优秀的人指引你方向,品正的人教你做人。人生路上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高峰,与智者同行,你便不再心忧。”感谢文学这条纽带让我在茫茫人海中结交到牟诚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品学兼优的挚友。
如今,走进我家的书房,也满是翰墨飘香的意境,虽然我还没有正式进入书写的状态,但我已经做好了精神上的准备,我记住了牟诚常常说的一段话:学书法最难的不是笔法精妙,而是在落笔的瞬间,让心像止水般平静——不被成败扰,不被得失困,只让笔随心动,墨映心魂。就像他笔下的“静”字,横平竖直间,藏着的是几十年笔墨浸润出的通透:心如止水。夕阳西下,牟诚按照惯例铺开一张宣纸,蘸墨、落笔,笔锋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淡淡的墨痕。窗外的喧闹依旧,而他的世界却只有墨、纸、笔,以及一颗在笔墨间安然栖居的止水之心。无论外界有任何干扰,他依然是心如止水。
原创予:2025年10月1日
个人简介:吕松军,笔名:吕松筠。1956年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诗与远方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南关区永春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长春市老干部网宣员,长春百姓学习之星,吉林省党员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长春日报特约通讯员,桑榆文学社社长,桑榆文学平台总编。
著有个人文集《松涛》《 回眸》,近年有140余万字的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读本之那人那事》《中国老年教育》《回眸又见花开》《吉林文学年选》《长春老年教育》《文存阅刊》《民情》《文风》《参花》《意文》《吉林名人》《绿池》《往事》《春风文艺》《长春文化》《艺点文化》《夕阳红》《左邻有爱》《榆树文笔》《榆树人》《榆树知青》《泥香》《九台文化》《黄龙府》《后小说时代》《老来乐》《老公安》《而立之年》《精彩读本》《长春最美养老人》《吉林日报》《东方老年报》《新文化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内蒙古日报》等杂志、报刊,连续七年在长春市群众诗歌散文微小说大赛中获个人奖、最佳组织奖,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征文比赛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