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人,因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史记》记载,他是勃海郡的一名大夫,卢医;而卢医出生地是卢国。卢国是过去的长清县;由此可以说,扁鹊是长清人士。扁鹊是我国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基础的人。他医术高明,治病方法灵活,妙手回春,被人们称作“神医”,他有很多治病救人的故事,在他的故里传颂。
有一年,齐国的国王生了一种怪病,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自信心下降自卑,或有内疚感;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性欲明显减退;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终日昏昏沉沉,不爱说话,蒙头大睡,叫也不醒。皇宫虽然有很多宾妃,但也引不起他的兴趣。皇宫里的御医用了不少好药,仍不见好转,文武大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皇后和太子也愁得日夜啼哭。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时,有个官员说:“听说卢国扁鹊是个神医,何不请他来看看,也许可以治好。”
皇后和太子立即派人来卢国(长清)把扁鹊请去。扁鹊看了看齐王,搭了搭脉,对皇后和太子说:“大王的病可以治好。不过,我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会处死我的。”
皇后和太子连声说:“哪有这个道理,你治好了大王的病,感谢还来不及呢,哪会处死你呢!”
扁鹊说:“既是这样,隔几天我再来。”一天,天下大雨,扁鹊来给齐王看病。一路上,扁鹊既不坐轿,也不打伞,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
扁鹊走进皇宫,来到齐王寝宫,只见齐王仍然闷头大睡,叫了几次也没叫醒。扁鹊既不脱鞋,也不脱衣,就爬到了齐王床上,把齐王推过去翻过来地折腾开了。齐王睁开眼睛一看,见一个浑身泥水的山野之人趴在床上摆弄他,顿时怒火中烧,坐起来指着扁鹊破口大骂。外面的文武大臣听了,连忙赶进寝宫,齐王见了,再望望湿淋淋的扁鹊,觉得有失威严,更加生气,大喝道:“来人哪!快把这无礼山野之人拉出去斩首示众!”皇后和太子上前前求情,齐王根本不听。
武士把扁鹊推了出去,扁鹊对皇后和太子道:“大王今日发了此番大火,病已不治自愈,再服些逍遥丸,八珍颗粒,安神药三天就彻底好了。我犯了辱君之罪,大王要处死我,我早就想到了。不过,我有个请求,不要杀我的头,把我罩在大钟内闷死好了。”皇后和太子把扁鹊的要求回报了齐王,齐王同意了。
扁鹊被罩在钟内,知道时间一长就要闷死,就用手在钟边挖泥土,掏露出一个通气孔道,自己就端坐在钟内静气养神。
三天以后,齐王的病彻底痊愈。他想起被他下令处死的扁鹊,心中十分后悔,便同皇后和太子一同来到钟前,叫人把大钟吊起来,只见扁鹊正端坐养神,面孔红润,平安无事。
齐王见了很是惊讶,他认为扁鹊有神灵相助,是神医;皇后和太子问扁鹊:“神医,为什么要用那样粗野没礼貌的办法给国王治病呢?”,扁鹊说:“国王之病,乃因操劳国事过度,把许多烦恼之事闷在心头。积郁成疾,名为‘抑郁症’。这种病只有激发他生气狂怒,把胸中积郁发泄出来才会好。”
齐王和文武百官听了点头称是,赞口不绝,大摆宴席,款待扁鹊,并且赏赐了他许多金银财宝。从此扁鹊神医名字在齐国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也传遍华夏大地,至今在他的故里长清有他的雕像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以及扁鹊广场。
笔者在发掘故事素材时,发现长清南部山区和马山有很多秘密,民间有很多神话故事,富含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中药文化的发展也跟长清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山旅游资源丰富,中草药资源深厚,在战争年代是革命根据地,有着很多的红色故事。为积极响应区委提出的继续抢抓“黄河战略、西兴战略、省市一体化战略”三大机遇,四大战略,七区联动,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号召,而编撰宣传长清中药材故事。
作者撰写与中草药发展有关故事,目的为促进长清中医药材、文化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迷信无关。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原创作品,保护著作权,转发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李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