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记忆的那盏灯
文/杨植
日子是一条河,这条河不总是直接流淌,而时时会出现一些漩涡。在这些漩涡里,沉淀的旧的记忆、发生的新的经历偶尔或重叠交织,或互相映照,或扯不上边,在日子的河床里时分时合,但温润着和滋养着灵魂的往往是那些藏得很深的旧的记忆。
前几日学校的希沃媒体终于通了网,对我们每日都离不开手机的群体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可是对于常年以书为伴的孩子们来说,却显得异常雀跃。当我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立刻就响起一片鼎沸声,“老师,看电影!”我一时不知所措,继而反应过来,“看什么电影?上课!”我为课前的这种近乎喧嚣的声音而恼怒。整个一堂课,再也没有人多说一句话,他们都低沉着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窒闷。
课后,我坐在办公室批阅作业,有女生探头探脑地进来交作业,我禁不住问上节课他们为何那样的举动。“老师,没什么!”我听出她淡淡回应里的敷衍。这一整天,我都沉浸在这件事的漩涡之中……
记忆一经触及就再也收不回来。小时候,我生活的村子里缺电,隔三差五就停电。漫漫黑夜,除了点蜡烛写作业之外,大人是绝不允许蜡烛长明的。每户人家都愁吃忧穿,连点一支蜡烛都舍不得。我们最盼望的是灯火通明的夜晚。因为只要有电,就可能有电影队来放电影。记得只要我们村子停电,而隔壁村子有电,我们就羡慕得心都快要跳出胸膛来。灯火通明总是好,更让我们开心到极点的还是隔壁村子要演电影。黄昏还在天边踟蹰,我们等不及放下饭碗就呼朋招伴,一路向隔壁村子奔去。夜幕逐渐走近,大老远就听见电影夹缠不清的声音,伙伴们立刻兴致冲顶,狂奔而去。好在一条土路虽然沙砾遍地,却是顺河路,不是多么崎岖难行,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电影幕就在一片打麦场上,四角被高高悬起,老远就能看见。场地上挤满了脑袋,摩肩接踵。“演的是《上甘岭》!”一个伙伴说,我们立刻挤成一团。《上甘岭》是我们最喜欢看的电影。我从人群的缝隙里探进脑袋,想凑近一点,可堵在面前的是一道人墙的后背。这样反复多次,终于挤到了前面。电影是黑白片,时不时会闪一阵“雪花”,声音也浑然得听不真切,但人们都看得如入其境。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震撼着我们的内心。看完《上甘岭》,又演了《渡江侦察记》。夜深了,我们却余韵不平,想再看,想一夜看到天明。当幕布被拆解折叠起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最难忘家乡的碾麦场,一边是母亲将众多麦捆一一摊开、用连枷一遍遍打得山响的挥汗如雨,一边是我们在麦垛的空隙间来去穿梭的无忧无虑。一场麦子孕育着生命的希望,麦粒纷纷溅落,麦香飘荡在村里村外。我们无休无止地玩捉迷藏。碾麦场处于村子的最中央,全村人同属一个姓的被称为“亲房”,共同占有一个碾麦场。每到黄昏时分,红霞在天边燃烧,碾麦场上人最多。人们一边打麦、筛麦,一边高声聊庄稼、话桑麻。这里也是一切消息的散发地。偶尔听到有人说要演电影,我们就欢呼雀跃。有一次,我们听到电影队要到那一路放电影(我们这里说较远的隔壁村子会经常说是“那一路”)。听大人们说,那一路和我们村之间隔有一座坚挺的大山,只能爬山路,并且晚上山路不好走之类的话,我们没有听,我们的兴致只在于要演电影。于是乎,好不容易等到日光西斜,伙伴们就立刻撺掇起来,握上手电筒,浩浩荡荡向大山进发。夜幕降临,群山黑影飘渺,微弱的手电筒发出的光,时不时就会被黑影吞噬。路实在不能叫做路,崎岖陡峭不说,满地都布满石头,坚硬的、峭立的、斜卧的,动不动就让人一个趔趄。但我们终究经受不住电影的诱惑,十几里的山路磕磕绊绊、踉踉跄跄硬是走了过来,约摸差不多一个小时,终于赶上了看电影。那一晚的电影似乎更加有趣,回来的路上,除了我们,还多了一些大人,都在议论着电影的精彩。《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那种荡气回肠的英勇画面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即使山路跌宕,蜿蜒曲折,远处磷火闪烁,好像狼的眼睛,但我们悲壮得也似乎变成了那些小英雄,什么都不怕。
一路走来,我们看了《杨家将》、《侠女十三妹》、《黄河大侠》、《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杨家将》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特别是电影一开头,那逶迤的群山、苍茫的云海,跟着镜头移动、飘荡,杨家将像石雕一样的脸庞从眼前缓缓闪过,再伴随着“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永远站立在北国的边境……”苍凉而悲壮的乐曲,让人久久不能走出历史的画卷。这样的画面永久镶嵌在记忆的屏幕上,澎湃着生命的长河。岁月更迭,偶尔遇见场地上电影自个在演,看电影却仅有寥寥几人。如今,电影院的兴起,3D、5D电影的兴起,使得人们宁愿去电影院感受立体的、宏阔的视听觉效果,也不愿箕踞于户外场地看露天电影。但之于我,一部手机足矣,周末、假日,看看电影,足以打发枯居的日子。
记得上大学时,课业减轻,时间自由,除了整天泡图书馆之外,更多的是去“阶梯教室”,因为那里不间断地在放映电影,而且都是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出于听老师讲的、自己读的外国名著总觉得处在浅层次、要是再以电影来深化则更进一层的想法,我每天都要出没于“阶梯教室”。自然影响最深刻的当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丹麦王子沉郁坚韧的性格、阴险毒辣的麦克白,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脚未离校园却认识了很多,晴朗的天宇底下有掩藏不住的罪恶。后来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功夫》、《食神》等影片,越来越深地感受到小人物曲折挣扎的悲怆和奋斗的意义,令人在唏嘘嗟叹之余,也振奋了自己。
好电影有好的内在功效。这个时代实在得有一些好电影来为时代壮行,“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好电影犹如一壶美味的琼浆,且饮且行,高山低谷都能一路走过。好电影更像一枚柔软的针,不知不觉间便能缝成一袭防寒御风的暖甲。诸如《肖申克的救赎》,强调希望的力量是永不会灭的,瞬间会激活即使被黑暗吞没也得有撕破黑暗的坚恒之心。《霸王别姬》通过人物戏里戏外的双重纠葛,糅合时代洪流对人物命运的冲击,演绎出对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泰坦尼克号》以震撼性的灾难带给人无法理解的遗憾,轻视风险和渴望刷新记录导致的悲剧发人深思,但危难时刻的一抹温暖令人心海泛起爱的波澜……人生路上,好电影激起的浪花足可消融荆棘和荒芜,砌成一道紧密的能抗风雨的心墙。
而现在,或许是日子无忧,电影不再那么神秘,一部手机随时就能播映,场地上放映的不再是记忆中的电影。网络覆盖之下,没有了繁忙间隙结伴偷闲,翻山越岭,摸索在苍茫夜色中的行程和心绪。村口的碾场地变得清冷寂寥,没有了四角用绳索绷起的电影幕,没有了戴旧檐蓝帽的老人、扎红头绳的小女孩、嬉嚷不休的小男孩,没有了席地而坐、土质土味的人群和连枷声震天、麦香满天际的一切……
但一提到“看电影”,心潮还是难平的。于是,我想尽快讲完课,留出一些时间,和学生一起经受看电影的漩涡,重温记忆中那些难以忘怀的片段和温暖。
作者简介:
杨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固城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国当代校园诗人协会会员,《作文精选》杂志特约记者,作品散见于《金昌日报》《中国校园诗集粹》《现代作家文学》等刊物,曾获全国首届“国文杯”原创诗词、散文、小说电视网络大赛铜奖。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