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庐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系列稿件之七
父爱是我们风雨中的伞
——《琼庐文集精选·小小说卷》第一辑读后感
文/叶娅楠
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籍。前一阵子,我有幸读到一本小小说集——《琼庐文集》,她好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书写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故事,用纯朴的语言,揭示一个又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老师的好友赠予他的,他再转赠给我们,拿到这本书映入眼帘便是独特的标题,打开书籍,小小说便以其单纯通俗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籍,视线扫过目录,映入眼帘的总共有六辑,“校园”,“旧味”,“小城”,“红尘”,“哲思”,“世俗”,每一辑都深深吸引着我,书中好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迫不及待想遨游在书籍的世界。
在这众多篇章中,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第一辑“校园”,清新自然的笔调,结合多种表现手法,将小说主旨生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而引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父爱,犹如一把雨伞,沉默寡言,但在暴风雨来临时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1983年的雨鞋》中,少年因家境贫寒,脚上常穿着一双黑色的橡胶雨鞋,雨大了防不了水,也挡不了泥,天晴了穿在脚上不透气,捂得脚臭。来到校园里,同学们一口一个“雨鞋”的绰号叫着,让少年本就脆弱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击,少年多次念叨想要一双雨靴,可因贫寒的家境想法,一次又一次破灭,少年的父亲用微薄的薪水买来纸烟,放下脸面讨好给他孩子叫绰号的同学家长,此刻父亲的脸面,只为给少年换来一份尊严,此刻父爱在此具象化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生长在温室的花朵,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总有人缝缝补补,为了生活努力拼搏着,《唱着生活的男孩》中,男孩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坐上轮椅,可他并没有因为残疾而自暴自弃,而是始终热爱生活,一架电子琴就是他讨生活的伴侣,他的脸上永远挂着从容、自信的表情,男孩的脸上没有乞求,也没有灌肠讨生活人的可怜相,他就是用心在唱,用全部的感情在唱,面对在他电子琴边放钱的人,男孩总是微笑地说着“谢谢”。
这两则故事,共同向我们揭示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热爱生活的人生哲理,我们应学习男孩坚强的生活态度,在充满坎坷和泥泞的青春道路上,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
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假如桌子上有一盘你喜欢吃的菜,你的母亲会一直夹给你吃,而父亲则会不动那盘菜;母爱是热烈激情的,父爱是默默的。
视线再次停留在《1983年的雨鞋》这则故事,思绪被拉回以前,过往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停留在那一天。
自打我上了五年级以来,作业越来越多,家里没有合适的书桌,让我来写字,父亲便网购了一张书桌,书桌送达的那天,父亲下街道取书桌,走之前,太阳公公和他微笑打招呼。没一会儿,老天爷却变了脸,狂风夹杂大雨,伴随着雷鸣落下,父亲没有带雨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烟雾弥漫的道路中,若隐若现显出一道身影,是父亲回来了,大雨为他洗了个凉水澡。父亲刚换好衣服,就开始为我安装书桌,中途手指被划破也毫不在意,一直用心为我安装好书桌。从前在我的认知中,父亲对我总是沉默寡言,我认为它对我并没有父爱,但在这一刻,我明白了父亲的爱是什么。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同,我们需要用心体会亲人的爱。
回忆终止,思绪回到《琼庐文集》,这本小小说,作者以其单纯通脱的艺术魅力,独特的写作手法,吸引着读者,标题看来一目了然开门见山,直接概括文章主旨,新颖独特,故事内容结合自己丰富的乡村生活展开,笔下的乡村人物生动形象,语言凝练自然,结合故事引出人生哲理,使其作品,在小小说这片姹紫嫣红中脱颖而出。
《琼庐文集》就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导师,不断引领着我前进,犹如一把钥匙,打开我心灵的大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阅读“校园”这一辑故事,使我深刻明白了这一点。
这世上不是没有成功,只是缺少坚持。作家吴琼就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点。非常感谢您送给我们珍贵的礼物,您的小小说教会了我很多很多,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对您的感激,祝愿您在文学创作中一帆风顺,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