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明朝招安郑芝龙
作者:李铁
郑芝龙是福建南安石井镇人,小名一官。18岁时,他去澳门投奔舅舅学习经商,期间学会了葡萄牙语,受洗为天主教徒,还有个洋名叫尼古拉·贾斯帕尔。之后,舅舅看他挺聪明,就让他去了日本继续学习。在日本九州,他追随华侨大海盗商人李旦,并娶了福建华侨田川氏为妻,生了长子郑成功。
由于语言特长,郑芝龙在日本主要担任翻译,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李旦觉得他能干又可靠,就收他当了义子,并交给他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有义父的支持,他在越南很成功,获利丰厚,没几年就成为巨贾。
当时,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在全世界到处拦截葡萄牙、西班牙商船,在南亚雅加达建立大本营,在日本平户也建有商馆。李旦觉得,有必要和他们搞好关系。
于是,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初,李旦推荐郑芝龙前往澎湖,给那里的荷兰人当翻译。但当时荷兰人正与明军对峙,中国大陆商人不可能与荷兰人交易,因此,郑芝龙根本没派上用场。当年,荷兰舰队前往台湾,郑芝龙也随荷兰人一起去了台南。但翻译也没什么用处,郑芝龙的职责发生了改变。不久之后,他奉荷兰人之命,率领几艘帆船袭击了前去马尼拉贸易的中国船只,阻止西班牙人势力的发展,获得成功。
也许是觉得在荷兰人手下没有太大发展,郑芝龙不久离开了他们,开始单干,当商人也当海盗。李旦在日本平户去世后,许多产业和士卒都留给控制,他从此自立门户,并改名为郑芝龙。
这时的郑芝龙发展很快,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和商业团队,领导海贼数万人,他手下的海盗首领许多都是他同族兄弟,属于芝字辈,叫郑芝虎郑芝豹什么的,其中18人特别有名,号称“十八芝”,他们在福建沿海实力超过所有力量。因为对台湾比较熟悉,郑芝龙投靠在颜思齐的麾下。颜思齐手下人才众多,郑芝龙是最年轻的一个。但他很聪明能干,还是个帅哥,颜思齐很看中他。于是,他背弃原配,娶了颜思齐的女儿。后来颜思齐不幸染病,很早就去逝了。他死后,众人一致拥立郑芝龙为盟主。
此后的几年,郑芝龙以台湾为基地,劫掠过往船只,势力不断壮大,成了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而明朝官兵疲于奔命对付他,也未能成功。
天启六年(1626年)之后的两年,闽南一带发生了严重旱灾,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老百姓吃光了。利用这个机会,郑芝龙率船队打败了明朝福建总兵,奔袭中还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到台湾拓垦。郑芝还打出“劫富济贫”旗号,由于他的措施很得人心,沿海许多饥民都竞往投靠。与其他海盗集团不同,他的部属抓到明军一律释放,每次打了胜仗,也从不追赶败兵。明朝政府觉得他的做法挺仁义,很快就把他列为招抚对象。
天启七年(1627年),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受封为“五省游击将军”,成了朝廷命官,他把驻扎在台湾的3万军队和上千只战船带回福建。并以官家身份垄断着东南沿海海上商业。
被招安后,郑芝龙对福建沿海的海盗进行了打击,剿灭了好几伙活跃或投降又复叛的海盗。崇祯六年(1633年),以郑芝龙为首的明朝海军以 “火海战术”击溃荷兰舰队,郑芝龙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用,成为闽南的海上霸主。当时,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富可倾国,巅峰时期,郑军水师有超过3000艘大小船只,拥20万人的军队,军队中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南洋人甚至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是华东与华南海洋中的唯一强权。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