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走滏阳河
文/关占彬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初冬,华北平原落下一场雪,不大,盖住了长满麦苗的褐色田地,村野四处白茫茫。
这天傍晚,掌灯时分,我和内兄弟两人商量出趟远门。说远也不太远,二百多里地,只是夜间出行又是个陌生地方便感觉远。
这年秋天,责任田棉花大丰收,除了完成国家任务,攒了不少余棉。想卖个高价钱。当时家乡地面上没有开放棉花市场。据说向东二百多里的巨鹿县有棉花”黑市”,决定试一试。另外一个因素,内兄弟的外祖母是巨鹿人,老人已经过世,留下一个姨妈和女儿,逢年过节间或来往,有个落脚的地方,更坚定了去的主意。
夜里八点钟动身。三家棉花装满一拖拉机。怕路上出事,内兄把绳索紧了又紧。内弟好驾驶。我和内兄趴在棉花垛上。摸黑出了家门。
滏阳河是冀中平原上一条河,发源于邯郸釜山,称不上大,由西南朝东北方向流去,全长四百多公里,在沧州献县与滹沱河相交汇入子牙河,它像一条腰带朿起两岸上百万生灵。历史上,明清时期,从邯郸生产的煤经滏阳河运至天津卫,催生那里的工业繁荣。槽运一度繁忙。
车子驶过一个叫河曲的村庄,穿过村外一座石桥,桥下便是滏阳河支流,不宽的河道里河水哗哗流淌。
天上有轮淡月,朦胧的月光下,看得见河水呈墨绿色,时尔出现一滩芦苇,苇草里有鸟被惊飞,尖叫着,冲向夜空。
沿途有工厂,看得见烟囱,听得见废水向河里排放的哗哗声。拖拉机像一匹撒花的马驹儿向前奔驰。
夤夜里,大平原广阔无垠。我们象第一次进入梦幻之境,穿越回蛮荒的”马帮”时代,一片白茫茫的原野,萧瑟的树木,冷寂的鸡鸣;不宽的公路上,迎面撞见一辆接一辆的毛驴车、马车,车上趴着赶车的脚夫,他们身上盖着棉被,嘴上叼着旱烟,烟火一明一灭,车灯照过去,能看清他们的面孔,青虚虚的脸,带着倦意。车队一度绵延十几里。瘦嶙嶙的毛驴,驴脖子上系着红带子,带子上挽着铜铃,铜铃叮当作响;每辆车的辕杆上掛一盏马灯,马灯晃悠,像一丛丛被风吹动的火苗。车上满载苇席、红薯粉条、粉丝,供神用的香烛、年画,更多的是盖房用的梁柁檩条,由河东向河西贩运。这是冀中平原上一条古老的商道,数朝数代,车马人流经久不息。
家乡父老嘴边上常掛一句:”东边人苦。”“东边”指的就是滏阳河以东的宁晋、新河、隆尧、巨鹿一带。解放前,从“东边”逃荒过来的人无以计数。许多女人迫于穷困来到“西边”家乡一带嫁人,生儿育女,变成了家乡人。我的岳母就是一例,她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讨荒来到鄗城,嫁了人,终身未归。
车行两个时辰,夜已过半,人困马乏,拖拉机需要加水,撇下公路,奔向附近一个荒村野店。
朦胧中望见野店周围的田畴,薄薄的白雪旷达辽远,麦苗被覆盖了,看不出庄稼的模样,仅有的几株杨树朝空耸着精瘦的枝干。
店是一排溜十多间平房,挤着三四家掌班,亮着几盏红红的白炽灯泡。店前是一个宽大的停车场,场里散乱地立着几十根拴马桩,每个桩下放一块垫脚石。我们下车时,正赶上热闹,一队脚夫刚进场,十几辆大车麇集在一起,地上一盘盘料斗,驴、马、牛打着喷嚏,啃着草料,叫着欢儿,放着响屁,屙屎、撒尿、抵角,乱做一团,每个牲畜屁股下面一堆粪屎,草料的甜味搅和着牲畜的臊味烘出一股股热气,如此肮脏糟粕之地,却为远道而来的赶脚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憩场所。
我们朝一家客店走去。
几个脚夫已在前面大呼小叫,他们头戴貂皮和驴皮帽子,身上裹着绿大衣,一个像跛脚鸭的胖子没等进门,高声喊:”老板娘,来盘葱爆羊肉,再来个宫爆鸡丁,一盘虎皮豆腐,外掛一壶本地产的薯干烧酒。”一个四十来岁,腰缠蓝布围裙,瘦而精高的女人,一边向裙上揩着菜屑一边高兴应答:”行啊、行啊,你们赶快入座,稍等!”此时,店里已有客人,四五桌二十多个汉子,象刚从水泊梁山上下来,大口吃肉大碗渴酒,嘴里喷着热气,吐着粗话,大衣帽子胡乱地放了一地。顿时客店里酒香、菜香混杂着人体气味加杂着从门外冲进的寒气和牲口的臊味沆瀣一气。行酒令,猜拳的,敲竹筷的,剪刀石头布,黑糊糊的拳头在头顶挥着,乱哄哄的叫喊,活脱脱半个江湖,浑沌沌一个洒脱世间。
拖拉机加完水,稍做打点,离开饭店。顺路兜了一个四方圈子,又回到滏阳河公路上。
半个小时后,脱开公路驶向一片更空阔的旷野。白蒙蒙的大道上仍是一辆接一辆的驴车、马车,赶脚人一路向西。也许明天下午最快上午才能赶到目的地一一那里是我的故乡,紧靠京汉铁路。历史上清未时期,建起了可观的商城、店铺、旅馆、煤炭场、布匹店、陶瓷店,一个连一个的集市,和一片连一片商贸产品集散地,向河东输送民生必需品。赶脚人在这里把货卖出去,收回钱,顺路捎回布匹、麦粉、陶缸、瓦盆之类。
我从这些脚客身上触摸到一种古老气脉一一一代一代商贾栉风沐雨艰苦跋涉追求生活的梦想。他们艰辛而挚著,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一样,传承一种倔犟不屈奋斗不止的精神。
黎明时分,拖拉机穿过一片树林,驶进一个叫”冯家寨”的村庄,驰过村口一座石桥,走进我们要去的那个”家”。家里的男主人刚起床,女主人提早上街汲水去了,孩子们还在熟睡,黑黢黢的屋子里,一盘大炕上露着四个孩子的脑瓜,合盖一铺紫花被子,让我想起瓜田里的瓜头。院子里,摆放四五口大缸,一头毛驴拴在院中槐树上。偏房里盘着一口大灶,灶锅上放着一些做粉条的家什,一只大笊篱扣在锅沿上。噢,这是做粉条的作坊。
趁主人外出为棉花寻找厂家的当口,我到村边转游,这里的景象实属罕见:村庄周边是一个大洼连着一个大洼,洼里的水已经渗尽,裸露着收割后的芦苇茬,与洼相连的土岗上树木稀稀拉拉,村街里出出进进全是毛驴车,毛驴车载着水桶、粉条、和棉包四处游走,一幅萧条穷困的境况。此景印证了早年流行的一个民谣:宁晋洼,巨鹿碱,秋天涝,春天旱,十年灾,九年欠,携儿带女去讨饭。十足的贫困之地。正因为穷,这里人被逼的大胆,改革开放伊始,便开放了各类市场。后来,我们去出售棉花,见证了村办棉花加工厂的兴盛,还有村外田野里大片的构杞,药材市场应运而生,他们正摆脱贫困,寻到一条致富的道路。
男主人是内兄弟的表舅哥,一个车轴汉子,四十多岁、满脸沧桑,像一颗老倭瓜。从外面回来选定一家收购厂,帮助我们使棉花卖了个好价钱,我们十分感激。内弟把来时准备好的礼品分一半给这位老兄,另一半送给同住一村的姨妈,姨妈老了,一个人过日子倒也干净利落。
次日上午回返。拖拉机沿着村外坑坑洼注的土道七弯八拐又回到原路。没有再去那个野店。顺着滏阳河边的公路轻松行驶。此时我看清真实的滏阳河,堤坝浅浅的像一道土埂,顺河逶迤,顿时悟出:当雨季来临,西来的大水灌进河道,它沒有充分的承载疏通能力,决堤溃岸酿成灾害是自然的事。“宁晋洼、巨鹿碱”的成因就不难解释了。
河水浅浅的,弱弦一般颤动,汩汩地向东流淌。宽阔处,呈现一处处沙滩,沙滩上长满芦苇,冬天的芦苇干枯发白,风吹习习作响。一只水鸟站在滩石上打哆嗦,忽儿飞上天鸣叫。又发现几座工厂,很简陋,冒着黑烟,距河道不远,从下水道排出的污水流进河滩,河水变得秽浊不堪。
面对这条河,想象它早年过往的繁忙:河里穿梭的帆船,船上装满煤炭和布匹,还有纤夫的号子;水盛时,波涛汹涌,河滩上栖落的大雁、鹭鸶,比现在的小鸟壮观多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连年大旱,滏阳河基本变成一条旱河,只有雨季才会看见河水,它几乎处于断流状态。明清时期槽运的盛景变得恍惚如梦。
车至河曲村,告别最后一个道口,发现那晚跨过的石桥头竖着一块石牌,朱红大字:滏阳河。
写到这里,不得不述说发生在滏阳河畔一场重大灾难,一九六六年邢台大地震,周恩来总理视察灾区,现场接过群众递来的一碗白开水激动而饮。据说这个村庄挨近滏阳河,当天刮着风,风把河岸上的沙尘吹进碗里,总理喝下去,人们热烈鼓掌,心顿时与总理贴紧了。随后周总理提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殷殷嘱托。滏阳河水曾映照伟人忧虑的目光。
阳光金亮地照着。拖拉机像一匹归槽的马儿欢欢地奔跑。
滏阳河在冬日的阳光下静静流淌。
对于这条距故乡不远也不近的河,我既熟悉又陌生。四十年过去了,今生也许只走它一趟。
作者简介:
关占彬,曾用名:关桦。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市省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150余件,获奖11次。
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主题不限,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随到随审。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十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2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喜欢喝茶,需要购茶的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投稿问题请勿扰,按照征稿启事投稿即可。)
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芙蓉文化出版中心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萧逸帆工作室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微信:1075812579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