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庐玉语·山居书香”(吴琼小小说读书会)系列稿件之一
于方寸之间见天地
——读《琼庐文集精选》(小小说卷)有感
文/金英伟
翻开《琼庐文集精选》(小小说卷),仿佛踏入一座由生活碎片编织的人间剧场。江东璞玉老师的这部作品,收录了校园、旧味、小城、红尘、哲思、世俗六辑共九十七篇小小说。它以真实生动的场景、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与温暖治愈的情感,将小小说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篇幅虽短,却以精准笔触勾勒生活褶皱,于方寸之间藏尽深刻人生况味,让人在短时间阅读中,收获绵长的思考,堪称一部值得细品的文学佳作。
书中故事皆聚焦普通人日常:文篇《父亲的大学梦》里,建筑工人茂才歇工时不参与牌局棋战,只静静翻看全家福与儿女照片;文篇《断指》中,大胡子与瘦子、胖子的对话暗藏机锋;文篇《小城名腿》里,剧团台柱桂花面临远赴省城演电影的职场抉择。作者摒弃刻意的戏剧冲突,以平实语言捕捉生活“瞬间切片”。如《不卖》一篇,父亲执意不卖家门,却对门上三十朵雕花——十四朵梅花、十六朵牡丹背后的故事缄口不提。寥寥数笔,便将岁月沉淀与心底牵挂具象化,这种“留白”写法,让读者得以填补情感缝隙,生出强烈共鸣。
更动人的是,这些小小说不止是生活记录,更藏着对人性的细腻洞察。有的以平淡叙事赞颂善良与坚守;有的如文篇《我是自己摔倒的》《所在地》《扎堆儿》等,以略带讽刺的笔触点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它们从不直接说教,却如一面明镜,让读者在他人故事里看见自己,思考生活中那些易被忽略的选择与意义。
小小说的魅力,在于以最短篇幅传递最丰富情感,《琼庐文集精选》(小小说卷)无疑将这份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从乡村到小城再到省城,没有宏大叙事,却用一个个微小故事,串联起人间温情与真实。它让我们懂得:生活的深意,往往就藏在不起眼的瞬间里。合上书页,那些故事仍在心头萦绕,时刻提醒我们,要用心感受日常中的每一份细微与真诚。
书中几篇作品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一里一里的阳光》:讲述少年为实现买书梦想,扛着椽子长途跋涉的故事。他在艰难旅途中凭借坚韧意志和明确目标,最终成功卖椽圆梦,展现了成长的艰辛、坚持的力量与梦想的可贵。人物塑造上,少年虽身处困境,却满怀对知识的渴望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奶奶的勤劳慈爱通过补丁衣服、手工布鞋等细节凸显,侧面烘托出少年的成长环境。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乡村气息,“阳光少年的额头上、脊梁上湿漉漉的汗水”等描写,生动刻画了少年的艰辛与执着。
《守得云开见月明》:以年轻幼师的职场经历为线索,讲述她在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与成长。从最初的迷茫委屈,到最终通过努力获得认可,展现了职场新人在困境中的坚守与突破。主人公的脆弱、坚强及对工作的热爱通过细腻心理描写呈现;父亲的角色提供温暖支撑,父女对话彰显亲情力量。语言简洁流畅,情节紧凑,短信、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运用,增强了故事的时代感与真实感。
通览全书,其整体特色可概括为“实、细、朴、小”:
生活化的叙事:作品多以乡村或职场为背景,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如扛椽子、择韭菜、整理档案等,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
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人物的喜怒哀乐,传递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及对亲情友情的珍惜,极易引发读者共情。
深刻的哲思启示:平凡故事中蕴含人生哲理,如“成功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目标和行动”“守得云开见月明”等,给人积极向上的启示。
这部作品更是乡土质感与时代映射的融合之作。《雨鞋》等篇章以鲜活语言和生活场景,构建出可触可感的乡土世界;同时将城乡流动、价值观变迁等时代褶皱融入叙事,让作品既有泥土温度,又具时代深度。其“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尤为精妙,如借一双雨鞋折射贫困年代的尊严与父爱,以乡村教师的坚守映照城乡教育差距,让时代问题更具共情力。语言质朴真诚,满含乡土味,无刻意雕琢,通过乡音、白描等手法传递情感,孩子对老师的亲昵呼喊、村民的熟稔绰号等细节,让乡土人情味跃然纸上。
作品始终关注个体命运,无论是打工者的艰辛,还是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都展现出个体与时代交织的复杂性,避免了简单化的批判。在艺术形式上,还进行了多元化探索,“纹身男孩”系列、《粉米和冬天的秘密》等篇章,以童真视角、浪漫意象融合中西文化元素,兼具对童年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最后,以一首古风诗再抒读后之感:
琼庐笔底意悠悠,
千字篇中写尽秋。
离合悲欢皆入韵,
浮生百态一灯收。
纸间含暖凝深意,
墨里山河记旧游。
掩卷沉吟余味在,
清风明月满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