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发射场上的婚礼(上)
阿 庆
2003年10月1日下午,东风航天城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装扮得喜气洋洋,发射塔上悬挂着“阙磊磊海蕾娜婚礼”的巨幅红色横幅,预示着在此举办一场婚礼。场坪四周的彩旗在微风下猎猎作响,像是在奏响一曲欢快的乐章。彩色气球在和风吹拂下左右摇摆,仿佛在向新人和来宾鞠躬致意。发射场上空的天格外蓝,几朵白云飘在人们的头顶上方停留不动,像是知道这里有喜事似的驻足观望。发射场上已经聚集了两百多人,有穿着整齐工作服的试验队成员,也有数十名穿着五颜六色服饰的家属小孩。在横幅下面最显眼的地方,站着发射场领导、两院院士和载人飞船发射任务指挥部成员。另外有30多位手拿各种“长枪短炮”随时准备捕捉最美瞬间的特殊人物,他们是在此专门采访载人飞船发射的20多家国家级媒体的记者。在横幅前围成的广场中央,站着一对新婚夫妇,两人身着结婚礼服,脸上洋溢着无限的美好和幸福。
发射场一侧的小乐队,正在演奏一曲曲喜庆欢快的乐曲,随后闪出一位穿着演出礼服的主持人。只见他右手对着乐队一挥,乐声戛然而止,高声宣布东风航天城国庆婚礼开始。随后乐队高奏雄壮的《东风航天城之歌》。两名儿童给新郎新娘抛撒花屑,五颜六色的花雨纷纷扬扬,把阙磊磊和海蕾娜点缀成仙童仙女一般。
阙磊磊望着身边的海蕾娜,脸上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他心里不禁又闪现出两天前,即9月29日神舟五号试验任务指挥部会议上的一幕……
阙磊磊是东风航天城负责飞船发射任务组织调度的干部,每次指挥部会议,都由他负责记录每位成员的发言和指挥部的决定。就在指挥长宣布散会的瞬间,发射场弓主任突然站起来说:“请各位等一等。刚才我突然想到,何不利用国庆节放假这一天办一场婚礼呢?”几个喜欢凑热闹的指挥部成员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纷纷询问是谁要结婚?弓主任指了指坐在后排的阙磊磊,说,“就是他,阙磊磊。他原来打算在国庆节和上海试验队的海蕾娜结婚,但因为‘神五’任务,他不敢分心怠慢,因而决定将婚礼推后。刚才指挥部决定国庆放假一天,阙磊磊,你们俩就在发射场把婚礼办了。”
毫无准备的阙磊磊刷地站起来,红着脸,竟不知如何回答。那只是半年前的打算,现在哪里顾得上!
倒是上海技术设计院的苗副院长说话了。他说:“海蕾娜的父母专门对我交代过,要等到发射成功后在上海办。”
弓主任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是娘家,发射场是婆家。布置新房,桌椅板凳,由婆家办。新娘需要什么,明天派车到酒泉,让她亲自去挑。”
苗副院长说:“海蕾娜父母不在,我可做不了主。”
弓主任笑着说:“连这点事都做不了主,你这个副院长也白当了。我就替你做主。你回去立即给她父母打电话,告诉二老,从来没在载人航天发射场举办过婚礼,这是第一次。另外,婚礼在座的都参加。在上海能请得到这么多大人物吗?老苗,只要把这些跟她父母一说,准保同意。”
散会后,阙磊磊跑步到了上海试验队住的神舟宾馆找到海蕾娜,告诉了指挥部的决定。海蕾娜兴奋得“啊”了一声,想不到幸福来得如此之快。
苗副院长也跟了进来,问海蕾娜有何想法。海蕾娜说:“好事,大好事,求之不得的好事。”
苗副院长问:“你父母会同意吗?”
爸爸妈妈会同意吗?海蕾娜的父亲对她说过,一定要参加女儿的婚礼。她想了想说,可以让我爸我妈坐飞机赶过来。
阙磊磊为难地说:“来不及,怎么赶也来不及。”
苗副院长当机立断,说:“先在发射场把婚礼办了。我给你父母打电话,保证做通工作。明天,你跑一趟酒泉,租一套结婚礼服。”
海蕾娜望着离开的苗副院长,心想父亲不会从中又设什么障碍吧!因为她有前车之鉴……
那是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海蕾娜回到上海后的第10天,院里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会后她回到家里,大声说:“爸,妈,今天我三喜临门。替我高兴吧!”说完,她给了父亲母亲一个热烈的拥抱。
父亲说:“神舟四号发射成功,你是有功之臣。”
海蕾娜亲了父亲一口,说:“猜对了。今天院里召开‘神四’任务总结表彰大会,你的女儿受到表彰了。”
母亲说:“第二喜呢?莫非有男朋友了。”这是母亲最关心的问题。
海蕾娜亲了母亲一口,说:“对了!还有呢?”
父母亲想了半天,摇摇头。
海蕾娜说:“我被授予‘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父亲说:“三喜临门,蓬荜生辉,值得庆贺!”
母亲离不开她最关心的话题,问:“刚才你说有男朋友了,是你们单位的吗?”
海蕾娜说:“不是,不过都是搞飞船的。”
其实海蕾娜和她的男朋友已经相处了两年,早就如胶似漆,但她一直瞒着父母,因为她知道父母有一个苛刻的条件,必须是上海人。她想,今天自己立功受奖,趁父母高兴之机,把男朋友的事端出来,以便浑水摸鱼得以通过。
母亲笑眯眯地问:“上海人吧?”母亲最关心的还是这个老掉牙的问题,这也是她过去一再申明的条件。
海蕾娜说:“妈!你怎么不问问他的人品才能,人长得帅不帅呢?”
父亲说:“那你就说给我们听听吧!”
海蕾娜把对方的情况大概给父母亲汇报了。听了后,父亲首先说:“人品还是挺不错的。他老家是哪里的?”
“祖籍广西,在东风长大。他的父母亲都在东风,都是发射飞船的,而且……都很有水平。”她本来想说他父母都是发射场的领导,但话到嘴边却转换成了另一种说法。
“不是上海人不能当我的女婿。”刚才还阳光灿烂的母亲,刹那间成了阴云密布,并对她砸下了“冰雹”。
“不是他我坚决不嫁。”海蕾娜预先也想到了,心想这次必须来硬的。
“先别说那么绝。”父亲一看母女俩闹僵了,赶紧出来圆场,“我问你,他叫什么名字?”
海蕾娜说:“阙—磊—磊。用六块石头垒起来的宫阙。”
母亲气哼哼地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父亲抢着说:“他姓阙,名磊磊。阙是皇帝宫殿门前牌楼,现在一般指的就是宫殿,磊字是三个石,两个磊不就是六块石头了吗?”父亲到底是个大知识分子,给老伴解释了一番。
母亲说:“就是用金子垒的我也不同意。”
“妈,我再说一遍:我就要那六块石头,非阙郞我不嫁。”海蕾娜一气之下,跑进自己的闺房,呯地一声把门关了。
看到女儿生气了,父亲母亲双双叹了口气,坐在沙发上,慢慢地回忆起女儿的曲折婚事。女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系,在校不像一些同学似的把青春的精力用来谈情说爱,而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把课余时间放在社会活动中。毕业设计就在上海技术设计院参与飞船推进舱的研发,毕业后就自然而然被院里招聘进来。眼看着女儿的年龄一天天长大,父母不时提醒她要考虑自己的婚恋之事,但她竟无动于衷。其实她也想过,单位就那么几个男生,她一个个过滤了一遍,没有一个心仪的。她是院里的指挥调度人员,经常与外单位接触,偶尔也发现一两个闪光青年,但一打听,人家已经结婚。真是应了一句话:“好青年都在家里了。”
现在听说女儿有恋爱对象,父母不单高兴不起来,反而发愁了。眼看着女儿已经27岁,早已过了最佳恋爱期,要是硬拧不让她继续谈下去,万一她使性子,来个独身,可就坏菜了。因为女儿从小就有一股犟劲,靠着这股劲,她学习时优秀,工作时争先,但要是用到恋爱上……唉!两位老人坐在沙发上想心事,谁也没有说话。大约过了一刻钟,还是母亲忍不住开口了:“老头子,你说怎么办嘛?”
父亲最了解女儿的性格了。他叹了口气说:“唉!能怎么办呢?只要她看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头。不过,刚才我正想出一点门道,就被你打断了,你让我再想一想。对,就这样办!”说到此,他在老伴耳边悄悄地说了出来。
亲爱的读者,海蕾娜的父亲说出了什么绝妙的办法呢?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