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庆熙
一九八一年春天,我调到徐圩盐场农工商公司任团总支书记后,接受的第一个重点任务,是带领十几个青年和两艘吸蚬船为对虾养殖厂提供饵料。当时农工商公司在埒子河口开发对虾养殖几千亩,每天需要数十吨饵料,一次我们农工商领导班子会议就如何解决对虾养殖场的饲料问题进行讨论,决定借鉴其它单位经验,新上两艘吸蚬船,捕捞鲜活河蚬,粉碎加工后喂对虾。决定成立饵料捕捞队后,谁当队长,倒是费了一番周转,因为这项工作技术上不复杂,且盐场附近河流充裕,货源不缺,就是劳动负荷太重。我那时只有二十几岁,加上两艘船上十几个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我是团总支书记,当队长是最适合的,经过一番争议,队长一职落到我的头上。
经过两天的准备,又在附近烧香河试验后,捕捞队正式开工。当开始捕捞时,我们真正体会到辛苦的滋味了。只要机器一开动,人就没有一刻闲的时候,因为吸蚬机将河底连泥带蚬加水一起吸到托盘中,有人员用水泵打水冲洗,再有专门人员将冲洗干净的河蚬转运到船舱中,三人一组流水作业还不能间断,有一个环节跟不上机器就得停。由于吸蚬船是普通的二十吨左右的水泥船,船上没有篷,唯一一个后仓还是放着做饭用的灶具及食材。捕捞期都是在夏秋时节,风雨一来人连躲雨的地方都没有,没有阴雨时火热的太阳又让人有种要被烤焦的感觉,人从上船开始到下午回来浑身的汗水就没有干过。第一天因为经验不足两艘吸蚬船每艘只完成十吨左右,即使这样我们还是都很开心,过后几天熟练以后每天每艘船都能保持在十五吨左右。一个月后,在我们所辖的徐圩镇内河道就被吸了一遍,经请示公司领导同意我们又向相邻的东辛农场和灌云县扩张。
在东辛农场辖区内河流捕捞过程中,受到一个分场有关同志的阻挠,因为我原来下放在东辛农场十一分场工作,于是通过相识的农场领导出面协调才解决了阻挠纠纷。为了寻找新的捕捞水域,我们最远延伸到五六十公里外的灌云县板浦镇,中午都是在板浦镇农贸市场买菜做饭。那一年我们捕捞队十几位同志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捕捞了两千多吨河蚬,创造几百万元产值,为农工商公司几千亩对虾塘提供了优质的鲜活饵料,为那年养殖公司对虾养殖大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8月16日写于江苏连云港
作者简介: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