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馒头的回忆
文:刘东柏(安徽)
那是1975年的春季,刚入伍到部队才三四个月。从安徽巢湖地区到浙江金华地区,虽相隔几干里,但生活习惯基本差不多,吃的主粮都是大米,只有少量的面粉。在老家安徽的南部,少量的面粉用来调剂生活花样的,有时包个饺子,有时做点面条,吃个新鲜。到部队后虽以大米为主,但还有百分之三十的面粉,也是用来搭配改善伙食的,包饺子、包子,做面条、馒头。因吃惯了大米饭,对面食不感兴趣。我们排里有一位山东兵,他不习惯吃米饭,刚开始吃不饱肚子,但赶上吃面食,他就来劲了,有一次连队吃包子,他一餐吃了十多个,你说厉害吧。我和他是相反的,对面食不喜欢,有一次连队吃馒头,我先吃了一个,吃第二个时就感到咽不下去,剩下半个就扔进了猪食桶,当然也有其他的南方兵,将吃不了的半个或是整个的,丢进了猪食桶。晚饭后一声哨响,排长班长都喊到,集合全连集合,一排,二排,三排,四排依序跑到了集合点,全连人员到齐后,副连长大声说到,为什么在休息的时候集合,主要让大家看看饭堂外边的猪食桶,看后我再说。百号人一个接一个,绕着猪食桶走一圈,又回到原集合点。只听到副连长说,大家都看到了吧,一只木桶里漂了近十个白生生的馒头,是谁扔的你们心中有数,今天不查不追究此事是谁干的,但你们要记住,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你们把馒头扔了,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吗?回去后各班召开班委会,认真讨论以此为戒,杜绝以后不再发生此事。
在班委会上我首先发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桶里的慢头有半个是我扔的,我作了检讨和自我批评,并表明态度接受大家批评教育。班委会结束后,我又主动地走进了副连长的办公室,向副连长承认了错误。副连长先批评教育,后又对我鼓励,表扬了我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当然象我这样诚实,敢于认错的人还是很少的。虽然是小的错误,却对我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在我的人生中,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在心。在单位在家庭及个人的生活中,节约开支减少费用,抠门成了我的标签,出门学习参观考察,住便宜的旅馆招待所,按标准费用吃饭,从不违规超标,除特殊情况我是免烟免酒的。除自己以身作则外,有时我还管起了闲事,一次在大会就餐时,餐桌上有人吃了三四个鸡蛋,只吃了蛋白,却丢下三四个完整的蛋黄,虽然没发现谁,也管不着,但我把此事向负责会议的分管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在会上将此事说出,并向于会人员提出了要求。
还有每年的清明、冬至,在坟场在墓地见到的浪费场景,整只鸡整条鱼和肉,面包水果扔在那里,确实让人痛心。我也曾写过厚养薄葬的文章,在网络平台上播发,告诫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眼前生活。有没有作用,我想我尽了义务和责任。虽然中央提出文明就餐、光盘行动多年,浪费现象整体有了好转,但浪费行为在身边还时有发生,少数人还没有感悟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清醒吧善良的人们,不要忘记祖辈父辈们的过去,把节约的传统担当起来,传承下去,做到有吃的想到没得吃的,过富裕的日子想到穷日子,并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形成全社会都讲节约的好风气。
作者写此稿的初衷是:一是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引导青少年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忘祖辈们过去吃上顿没下顿的苦难日子。二是敢于承认错误,错就是错了,不要为了面子不敢承认,认识错误是态度,改正错误是行动,不再犯错是进步。三是以小博大,让人们从小错中受到启发,产生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共鸣,达到节约的目的。
刘东柏: 网名 长江长城,合肥市人。原二十军六十师三三六五六部队副指导员。服役十年,立两次三等功,七九年参加自卫还击战。转业后到铜陵市郊区历任宣传部长、(立二等功一次)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一级调研员。有作品在“盛世东方.翰辰杯”全国诗词大赛中获二等奖。

简介:神贵,山西太原人,爱好广泛,喜欢诵读,因朗诵结缘,与快乐为伴。用有声的温度许岁月静好,安之若素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一到三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500~10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沁瑶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