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一壶酒 献给祖国喝
作者:高德臣
2017年10月1日夜,与四平思华年、夏爽、圣杰诗友,以“我有一壶酒”为题,在网群对诗,赋九首绝句贺国庆。
我有一壶酒,千年地下藏。
明朝邀李杜,共饮赋诗行。
我有一壶酒,咋喝底见光。
餐桌多少菜,何处觅琼浆。
我有一壶酒,标签封口曰。
少喝能品味,大醉恐失节。
我有一壶酒,相陪走四方。
飘出香万缕,轻吻醉他乡。
我有一壶酒,每天都在喝。
从来不见少,谜底费琢磨。
我有一壶酒,深情去触摸。
恒温从未变,装在那心窝。
我有一壶酒,举杯邀月喝。
广寒投倩影,醉眼念嫦娥。
我有一壶酒,深埋在故乡。
秋来根聚叶,跪举敬爹娘。
我有一壶酒,身经苦难多。
今朝欢庆日,献给祖国喝。

一壶酒里的家国情怀
——高德臣《诗人一壶酒 献给祖国喝》赏析
窦 宝
高德臣的《诗人一壶酒 献给祖国喝》以 “酒” 为核心意象,串联起个人情志、历史想象、生活哲思与家国深情,九首短章层层递进,将 “酒” 从具象饮品升华为承载情感与精神的符号,字里行间满是细腻的感知与厚重的情怀,堪称一首以小见大、意蕴丰沛的抒情佳作。
一、意象之妙:以 “酒” 为线,串联多重维度
全诗围绕 “我有一壶酒” 的反复咏叹展开,每一壶 “酒” 都有独特的内涵,如同多棱镜般折射出不同的情感维度,形成丰富的意象层次:
•历史之酒:对话先贤的文化共鸣
开篇 “我有一壶酒,千年地下藏。明朝邀李杜,共饮赋诗行”,将 “酒” 赋予时间的厚重感。“千年地下藏” 不仅写出酒的醇厚,更搭建起跨越时空的桥梁 —— 诗人以酒为媒介,邀约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匠共饮赋诗,既暗含对古典诗词文化的崇敬,也借先贤的 “诗酒风流”,传递出当代文人对文化传承的自觉。酒在此处,是文化血脉的象征,让古今文人的精神得以交汇。
•生活之酒:直面现实的细腻观察
“我有一壶酒,咋喝底见光。餐桌多少菜,何处觅琼浆” 则转向现实生活。“底见光” 的酒与 “多少菜” 的餐桌形成对比,看似直白的疑问,实则暗含对生活中 “酒” 的本质的思考 —— 当物质丰富时,人们是否还能寻得 “琼浆” 般的纯粹滋味?这里的酒,是生活的镜像,照见人们对 “真味” 的追寻,带着几分对现实的细腻体察与淡淡的叩问。
•哲思之酒:节制与分寸的人生智慧
“我有一壶酒,标签封口曰。少喝能品味,大醉恐失节” 跳出个人体验,融入人生哲思。酒的 “标签” 如同生活的准则,“少喝品味” 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大醉失节” 则是对过度放纵的警示。诗人以酒为喻,将 “节制” 这一抽象的人生智慧具象化,让诗句既有生活气息,又含处世道理。
•乡愁之酒:牵挂故土的绵长情思
“我有一壶酒,深埋在故乡。秋来根聚叶,跪举敬爹娘” 中,“酒” 成为乡愁与亲情的载体。“深埋故乡” 暗喻对故土的牵挂早已扎根心底,“秋来根聚叶” 以自然景象呼应 “落叶归根” 的乡愁,而 “跪举敬爹娘” 的动作,更是将酒的意象与亲情的厚重结合 —— 酒不再是饮品,而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对故乡的深情眷恋,情感真挚动人,极具感染力。
•精神之酒:永不枯竭的内心力量
“我有一壶酒,每天都在喝。从来不见少,谜底费琢磨” 与 “我有一壶酒,深情去触摸。恒温从未变,装在那心窝”,将 “酒” 彻底升华为精神层面的象征。“每天喝却不见少” 的酒,是内心永不枯竭的热爱、信念与力量;“恒温不变、装在心窝” 的酒,是始终炽热的初心与情感。诗人以看似 “反常” 的描写,赋予酒超越物质的精神内涵,让诗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也展现出内心的丰盈与坚定。
二、结构之巧:反复咏叹,层层递进至家国
全诗以 “我有一壶酒” 开篇,九首短章形成 “反复咏叹” 的结构,这种重复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情感与意境的层层递进:
•前五首从 “邀李杜” 的历史情怀,到 “觅琼浆” 的现实观察,再到 “恐失节” 的人生哲思、“敬爹娘” 的亲情乡愁,情感范围从 “文化”“生活” 聚焦到 “个人”“家庭”,是对 “小我” 情感的细腻描摹;
•后四首则从 “心窝藏酒” 的精神坚守,到 “邀月醉嫦娥” 的浪漫想象,再到 “献给祖国喝” 的家国告白,情感范围从 “小我” 逐步扩展到 “天地”“国家”,最终完成从个人情志到家国情怀的升华。
尤其是结尾 “我有一壶酒,身经苦难多。今朝欢庆日,献给祖国喝”,堪称全诗的 “诗眼”。“身经苦难多” 既暗喻祖国曾历经的沧桑岁月,也让 “今朝欢庆” 的来之不易更显珍贵;而 “献给祖国喝” 的举动,将前文所有关于 “酒” 的意象 —— 文化的、亲情的、精神的 —— 全部汇聚于 “家国” 这一核心,让 “酒” 成为对祖国的礼赞,对时代的歌颂,情感浓烈而庄重,瞬间拔高全诗的立意,实现了 “以小见大” 的艺术效果。
三、语言之朴:直白中见深情,平淡中藏厚重
诗人的语言风格质朴直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典故,如 “咋喝底见光”“从来不见少”“跪举敬爹娘” 等句子,都如同日常话语般亲切自然,却能在平淡中传递出厚重的情感。这种 “质朴” 并非浅白,而是 “大巧若拙”—— 用最朴素的语言承载最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无需费力解读,便能直接感受到诗句中的温度:无论是对先贤的崇敬、对父母的感恩,还是对祖国的热爱,都通过直白的表达直抵人心,形成 “于无声处听惊雷” 的艺术感染力。
结语
高德臣的这首诗,以 “酒” 为媒,将历史、生活、亲情、精神与家国串联一体,在反复咏叹中展现情感的递进,在质朴语言中蕴含深刻的意涵。它既是一首关于 “酒” 的抒情诗,更是一首关于文化、乡愁与家国的赞美诗 —— 一壶酒,装下的是文人的情怀,是游子的乡愁,更是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读来令人动容,余味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