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自投
文/吴万瑞
十月的风正吹过每一寸山河
当第一缕晨光漫过天安门的琉璃瓦,
十月的风便带着桂花的香,在街头巷尾流淌。
公交站台的红旗被吹得舒展,像翻开的日历,
每道褶皱里,都藏着从1949年走来的晴朗。
晨练的老人把太极打在广场晨光里,
他袖口的风,和七十多年前城楼的风是同一场——
那时裹着硝烟散尽的余温,
此刻飘着孩子手里糖葫芦的糖霜。
穿校服的少年跑过斑马线,
胸前红领巾,和纪念碑浮雕同样鲜亮。
他不知道课本里“开国大典”配图中,
有个同龄少年曾举着标语喊到嗓子沙哑。
菜市场阿姨挑拣新鲜白菜,
电子秤跳动的数字,比粮票更踏实坦荡。
她手机里播着国庆晚会预告,
电视里,“嫦娥”正在月球背面采集土壤。
我们早已站在世界经济的前排,
第二大经济体的名片,写满发展的昂扬。
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着朝阳,
屏幕新闻里,航母在南海犁开碧浪,
新式装备列阵,军工的硬气护佑四方。
傍晚公园,吉他手弹起《我和我的祖国》,
陌生人跟着哼唱,声音越来越响。
这旋律和《义勇军进行曲》是同一种滚烫——
过去是站着的底气,如今是笑着的日常。
夜色渐浓,霓虹灯织成发光的网,
每盏亮着的窗,都是一个小小的月亮。
父亲指着电视里的阅兵画面,对儿子讲:
“这是我们的底气,是你安心写作业的保障。”
便利店店员给晚归人热牛奶,说“国庆快乐”时眼里有光。
我忽然懂了,盛世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
是老人晨练的悠然,少年奔跑的张扬,
是菜市场烟火气,写字楼键盘响,
是经济腾飞时的稳健,是军工崛起时的铿锵,
是每个人安居乐业,把国泰民安的日子,
过成祖国最生动的注脚,最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