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庄慈善助学行爱之回响
文:何芹/图:雨柔
秋阳微暖,却抵不过人心滚烫。在这个因国庆调休仅有一天的周末,当城市还在晨光中慢慢苏醒,小红人祁东萧庄慈善的志愿者小队已整装待发。由负责人雨柔带队,一行五人驱车跨越200多公里,辗转步云桥、蒋家桥、砖塘等乡镇,只为赴一场与12个孩子的“温暖之约”——将助学金与深切关怀,亲手送到他们身边。
因假期短暂,多数在校寄宿的孩子为节省车费选择留校,仅有少数孩子在家。本以为此行会多几分遗憾,却未料这几位孩子的身影,成了志愿者心中最动人的风景,让我们真切看到,长期的爱心浇灌,正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悄然蜕变。
⛳️小轩的板栗
在步云桥镇的一隅,四年级的小轩早已站在门口张望。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父母离婚后,母亲早已改嫁不知所踪,父亲因精神病发作失联,他只能跟随四级伤残的奶奶和年迈的爷爷生活。生活的阴霾曾让他像只受惊的小鸟。犹记初次见面时,他躲在角落不肯露面,填写资料时紧张得双手发抖,冷汗浸湿了袖口,连一句完整的话都难以说清。
可这一次,所有的怯懦都被期待取代。听说志愿者要来,小轩早早守在家中,还特意跑上后山,捡来满满一捧新鲜板栗。他把板栗往志愿者手里塞,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欢喜与亲近。临别时,他一路跟着我们走到马路边,直到车子驶远,还站在原地挥手。从躲闪到主动靠近,从沉默到用板栗表达心意,这份变化,是爱心最温柔的回应。
⛳️小艳的拥抱
初二女生小艳的家,简陋却收拾得整齐。家里姐弟四人相依为命,父亲离世后,患有精神病的母亲难以支撑家庭,生活的重担早早压在孩子们肩上。但即便如此,小艳脸上的热情从未消减。
见到志愿者,她忙着搬凳子、倒热水,像个小大人般招呼着我们。聊起近况时,她总是笑着说“都挺好的”,仿佛生活的苦难从未在她心上留下痕迹。临别时,她突然走上前,一一拥抱了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那个拥抱很轻,却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力量——那是困境中不卑不亢的坚韧,更是对善意最真诚的感恩。
⛳️小怡的梦
“阿姨,你看我跳得怎么样!”刚到小怡外婆家,寄住外婆家的她就拉着志愿者的手,兴奋地跳起了绳。绳子在空中划出轻快的弧线,她的笑脸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原来,今年暑假小怡参加了萧庄慈善夏令营,夏令营里的跳绳比赛让她爱上了这项运动。“上次我没拿到名次,下次再参加萧庄慈善的活动,我一定要拿跳绳冠军!”她说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那小小的梦想,在爱心的滋养下,正慢慢生根发芽,让我们看到,除了物质帮扶,一份鼓励、一次陪伴,也能为孩子点亮前行的方向。
夕阳西下,几十公里的返程路,疲惫早已被满心的温暖取代。我们常常以为,是志愿者在帮助孩子,却忘了,孩子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回馈着爱——小轩的板栗、小艳的拥抱、小怡的跳绳梦想,这些细碎的瞬间,都是对“善意”最生动的诠释。
萧庄慈善的助学之路,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爱与爱的双向奔赴。我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爱心叩响心门,而孩子们,则用成长与真诚,让我们明白:所有的奔波与坚持,都值得。未来,我们会继续带着这份感动前行,让爱从“叩响心门”开始,收获更多温暖的“回响”。
【美篇】制作何芹老师
【都市头条】制作绿野
审核:雨柔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