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霍去病墓前怀古
填词/李含辛
铁骑嘶风裂朔云,
金戈淬月照征尘。
马踏匈奴碑上血,
弓开祁连帐前春。
封狼骨,勒山纹,
未央宫阙梦犹新。
兴平一抔英雄土,
犹带河西箭雨痕。
附录
铁血丹心照汗青
——评《鹧鸪天·霍去病墓前怀古》
一、意象的烈性与张力
上阕“铁骑嘶风裂朔云”以金属质感的意象群开篇:铁骑的铿锵、朔风的凌厉、金戈的寒光、淬月的冷冽,共同构建出边塞战场的肃杀气象。诗人以“裂”“照”“踏”“开”四个动词串联,将静态的墓前怀古转化为动态的历史回放。尤为精妙的是“马踏匈奴碑上血”一句,既暗合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石刻的实物,又以“碑上血”的虚实相生,凝固了战争的血腥与功业的代价。
二、时空交错的史诗感
下阕“封狼骨,勒山纹”浓缩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巅峰战绩,而“未央宫阙梦犹新”陡然将镜头拉回长安,以梦境消解时空距离,暗示英雄功名终成帝王权谋的注脚。结句“兴平一抔英雄土,犹带河西箭雨痕”回归现实,以“箭雨痕”的细节想象,让黄土中的英魂与河西走廊的烽烟形成跨越千年的对话。李含辛以“一抔土”的渺小反衬“箭雨痕”的宏大,暗合《史记》对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悲壮评价。
三、词格的突破与创新
此词严守《鹧鸪天》正体(晏几道体),但突破传统婉约窠臼,以“征尘”“狼骨”“箭雨”等边塞意象重塑词境。上阕四句皆对仗,尤以“马踏匈奴”对“弓开祁连”为工,既符合词牌要求,又通过“血”与“春”的残酷与生机对比,深化了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命题。李含辛以诗为词,延续了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放基因,堪称当代边塞词的新范本。
四、历史与现实的互文
创作于2025年(甲辰龙年)的此词,恰值霍去病逝世2220周年。诗人以“河西箭雨痕”暗喻当代边疆精神,使古典英雄主义与家国情怀产生共振。全词如一部微型史诗,在53字中完成“战场-凯旋-追忆-永恒”的叙事闭环,堪称“以词为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