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集 面试与认可
(接上一集)正月初八的清晨,广州的阳光格外明媚,透过车窗洒在杜义尚身上,暖得让人心里发慌。他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紧紧攥着那份被反复修改过的简历,指尖都有些发白。驾驶座上的小夏看着他紧张的模样,笑着递过一瓶温水:“别紧张,你做的模型我看过,细节特别到位,工作室的老板肯定会喜欢你的作品。”
杜义尚接过水,喝了一口,勉强笑了笑:“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老板觉得我没经验怎么办?”
“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 小夏转动方向盘,拐进一条栽满梧桐树的街道,“你对模型的热爱和耐心,比经验更重要。而且你之前做的那架战斗机模型,连我爸都夸你有天赋,他可是做了二十年模型的老匠人。”
说话间,车子停在了一栋白色的小楼前,门口挂着 “匠心模型工作室” 的牌子。杜义尚深吸一口气,跟着小夏走了进去。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模型,有古风建筑、科幻机甲,还有精致的船舶模型,每一件都栩栩如生,看得他眼睛都亮了。
“这位是我们老板,李老师。” 小夏指着一个穿着灰色工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介绍道。
李老师笑着伸出手:“你就是杜义尚吧?小夏跟我提过你,说你做模型很有想法。我看过你发的作品照片,那架战斗机的机翼打磨得很细腻,很不错。”
杜义尚连忙握住李老师的手,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了:“李老师您好,我…… 我很喜欢模型,也很想跟着您学习。”
李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别紧张,我们就是聊聊。你为什么喜欢做模型?”
“小时候第一次拼模型,看着一堆零散的零件变成完整的样子,特别有成就感,” 杜义尚渐渐放松下来,眼神里满是真诚,“后来慢慢发现,做模型的时候,我能静下心来,什么都不用想,只专注于手里的零件。而且我喜欢研究不同模型的结构,比如古风建筑的斗拱,机甲的关节,觉得特别有意思。”
李老师点了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套未组装的古风亭台模型零件:“那你试试组装这个,不用急,我们看看你的手法。”
杜义尚接过零件,立刻投入进去。他先仔细看了看组装图纸,然后拿出工具,小心翼翼地裁剪零件,用胶水慢慢粘合,每一个步骤都做得格外认真。小夏和李老师坐在一旁,看着他专注的模样,相视一笑。
两个小时后,一座小巧精致的古风亭台模型摆在了桌上,亭台的飞檐翘角弧度完美,门窗还能灵活开合。李老师拿起模型,仔细看了看,满意地说:“不错,细节处理得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你愿意来我们工作室吗?月薪五千,包午餐,以后做得好,还能涨工资。”
杜义尚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站起来:“我愿意!谢谢李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离开工作室的时候,阳光更暖了。小夏笑着说:“我就说你肯定能过吧!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一起加油。”
杜义尚拿出手机,第一时间给父母打了电话,声音里满是兴奋:“爸,妈,我面试过了!工作室老板说我做得好,让我明天就去上班!”
电话那头,杜二哥和杜嫂的声音都带着激动:“太好了!儿子,你真棒!晚上我们做你爱吃的清蒸鱼,给你庆祝!”
挂了电话,杜义尚看着窗外的街道,心里满是憧憬。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做出成绩。(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钟奎华,笔名文柯、土圭垚,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增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坚持写作四十多年,作品收录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网络微刊上,包括《广东作家》、《广州文学》、《梅州文学网》、《增城日报》、《荔乡情》、《海珠文学》、《灃水之水》、《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和《杨梅文艺》等。作品在多个征文中获得过奖项。《增城民间文艺》第四辑主编,《胡庭兰故事集》的副主编。长篇小说《伯公艮传》的著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