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的晨雨中听齐豫《橄榄树》
作者:那寒
我是“男三毛”啊,晨雨中
我要轻声喊齐豫姐姐,你歌声再次穿透我心灵
哦,不,不只是我个人的心灵
我的醉江南朦朦胧胧潇潇洒洒没有云贵高原厚重
我的词章洁癖一直几十年像江河从没回头
心安之处是何处李庄却不是我的故乡
我在廊里端坐听雨,听秋之缠缠
听人生轨迹、听人生轨迹没你的遗章
我穿过的李庄街道正飘落正版的乡愁和远方沉霭清渚
恰好迎十月的五星红各域城镇无声地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我正小店吃完“宜宾燃面”付费用餐纸擦嘴巴
细雨绵绵的李庄还没找到一个去处
我会找个廉价的小馆住下。当我递上身份证
突然就想到故乡牛街一模一样的情景
我鼻子是酸,眼里有泪在打转你不用猜
2025年9月27日。
晨雨李庄的声与情:在《橄榄树》的回响里打捞乡愁
那寒的《李庄的晨雨中听齐豫〈橄榄树〉》,是一首在声、景、情交织中生长的乡愁诗,将个人心绪与时代印记揉进李庄的晨雨里,每一句都像雨丝般轻细,却又带着岁月沉淀的重量。
诗以齐豫《橄榄树》的歌声为引,“穿透我心灵”的不仅是旋律,更是“乡愁和远方”的集体记忆——当“男三毛”的自我定位与齐豫的歌声碰撞,便勾连起一代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对故土的眷恋,让个人的聆听体验有了跨越个体的共鸣。而“不只是我个人的心灵”一句,巧妙地将私人情绪向外延展,让李庄的晨雨不再只是诗人独赏的风景,更成了承载共同情感的容器。
李庄的景是“朦朦胧胧潇潇洒洒”的,却与“云贵高原厚重”形成对比,暗合诗人“心安之处非故乡”的漂泊感。廊下听雨、街道寻宿、吃宜宾燃面,这些细碎的日常场景,像电影镜头般勾勒出异乡人的生活片段,平淡却真实。尤其是“递上身份证”时突然想起故乡牛街的瞬间,将乡愁从抽象的“远方”拉回具体的“一模一样的情景”,“鼻子是酸,眼里有泪”的直白,没有刻意煽情,却让异乡人的脆弱与思念直击人心——原来乡愁从不是宏大的抒情,而是藏在身份证的温度、一餐一饭的滋味里。
诗中还藏着细腻的时空对照:十月的“五星红”是时代的鲜明印记,却与“人生轨迹没你的遗章”的个人怅惘形成张力;“正版的乡愁”一词略带俏皮,却暗讽了当下乡愁的符号化,诗人在李庄寻找的,是褪去包装后最本真的故土记忆。最后“细雨绵绵的李庄还没找到一个去处”的迷茫,与《橄榄树》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的追问遥相呼应,让整首诗的乡愁不仅是回望过去,更带着对“心安之处”的持续探寻。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词章洁癖”般的真诚,将歌声、雨声、烟火气与故乡情熔于一炉,读来像晨雨打在廊檐上,轻响里满是绵长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