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
文/姜贝(河南)
秋从风中路过
带着丝丝的寒
秋与风相拥而泣
载满失落的伤痕
秋雨打湿了惆怅
却淋不透坚强的心
风染红了秋天的思念
雨弥漫层层的迷惑
风很重倾泻秋的方向
雨撕裂湿漉漉的忧伤
风诉说着沉甸甸的思绪
雨洒满天空大地的角
秋夜格外美丽宁静
雨柔弱的拖着祝福
将爱的思念寄托
缠绵给月的皎洁
云绽开便是晴天
孩子是一种快乐
生活却有一种伤感
秋与岁月碰撞
撞击内心深处的温柔
小孩是幸福的甜蜜
荡漾延续的生命力
爱是永远都不变的糖
脚步把爱刻在心田
无论海枯石烂爱不变
月光渐渐地零落
像孩子眨动的眼睛
泪水挂满脸颊
孩子是永远走不出的羁绊
思念是秋季最久远的期盼
祈愿是无私奉献的翅膀
编织爱与幸福的源泉
请把柴米油盐酱醋
填满你滚烫的信念
让阳光明媚你的未来
雨露尘封短暂的时间
走向春暖花开的原野
让风孩子抚平你的愁怨
宽厚博大稀释你的忧虑
沉稳赠予你无限的喜欢
秋韵里的爱与韧性:解码姜贝《秋思》的情感褶皱
姜贝的《秋思》跳出了传统秋日诗“悲秋”的单一基调,以风、雨为笔,在秋的萧瑟底色上,铺展出血肉丰满的情感图景——既有秋雨带来的惆怅,更有藏在“坚强的心”“滚烫的信念”里的韧性,最终将思绪落定在爱、孩子与对未来的期盼上,让秋的“思”不再是孤绝的感伤,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回响。
诗人对秋的描摹,是从“感官”到“心境”的递进。“秋从风中路过,带着丝丝的寒”“秋雨打湿了惆怅”,用“寒”“湿”这些触觉、视觉意象,把秋的清冷具象化,让“失落的伤痕”“湿漉漉的忧伤”有了可感知的载体;而“风染红了秋天的思念”“雨弥漫层层的迷惑”,又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绪嫁接,让风与雨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更成了情感的“诉说者”与“倾泻者”,秋的氛围感与个人的思绪牢牢缠绕,读来如临其境。
诗中最动人的,是“萧瑟”与“温暖”的鲜明对冲。一边是“风很重”“雨撕裂”的秋之沉郁,另一边是“孩子是一种快乐”“爱是永远都不变的糖”的明亮——孩子的“幸福甜蜜”像一束光,刺破了秋的惆怅;“刻在心田”的爱,成了对抗“岁月碰撞”的铠甲。这种对冲让诗歌的情感更显真实:生活本就有“伤感”,但正因有孩子带来的生命力、爱带来的笃定,才让“坚强的心”有了支撑,也让“秋思”有了更深的内核——不是沉溺于愁绪,而是在愁绪中看见希望。
结尾处,诗人将思绪从个人情感转向对生活的期许,让诗歌的格局得以升华。“请把柴米油盐酱醋,填满你滚烫的信念”,把平凡的烟火气与“信念”相连,让对未来的期盼不再是空泛的想象;“走向春暖花开的原野”“让风孩子抚平你的愁怨”,则以充满动感与温柔的意象,给出了对抗惆怅的答案——接纳秋的清冷,却不困于其中,带着爱与信念,走向更温暖的明天。
整首诗没有雕琢的辞藻,却以细腻的观察、真挚的情感,把秋的景、生活的味、心底的爱编织在一起,让“秋思”既有秋的韵致,更有人的温度,读来像秋日里的一杯暖茶,初尝有微凉,细品却满是回甘。